送别中方大使时,马科斯突然要求给北京带个话,相当于主动向中国求和,现场各国记者都十分不解。 这番话与此前菲方在南海议题上的强硬姿态形成反差,不仅让现场的菲美记者感到意外,也让中菲关系的互动多了一层新的解读空间。 这场送别会晤原本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黄溪连大使任期内,中菲之间曾就经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会晤中双方也回顾了这些合作成果,包括马尼拉轻轨 3 号线延长线项目的推进、杂交水稻技术在菲推广的进展等。 就在交流接近尾声时,马科斯突然转向南海议题,提出了转达诉求的想法,现场氛围随之发生变化,原本专注记录合作成果的记者们,纷纷调整镜头聚焦这一突发表述。 马科斯当局此前在南海的表态多偏向强硬。2025 年上半年,菲律宾曾多次在仁爱礁、黄岩岛附近海域开展活动,与中国海警船发生过数次对峙,菲方还邀请美国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允许美军使用更多菲军事基地。 这种姿态让外界普遍认为,菲方会在南海议题上持续与美国保持协同,此次突然强调 “对话与合作”,打破了外界对其政策走向的既有判断,也让区域内国家看到中菲通过外交途径缓解分歧的可能性。 中菲在南海的争议并非没有对话基础。过去几年,双方曾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在渔业合作、海洋环保、海上搜救等领域达成过共识,比如 2024 年双方签署的《中菲海上渔业合作备忘录》,就曾为渔民作业提供过安全保障框架。 只是这些合作机制在 2025 年初因菲方政策调整而暂时停滞,此次马科斯主动提及对话,相当于释放了重启这些机制的信号。 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是影响中菲南海互动的重要因素。2025 年美军新增的 4 处菲军事基地中,有 2 处位于靠近南海的区域,美军侦察机、军舰在南海的活动频次也随之增加。 马科斯此次表态,与美国希望菲方在南海 “对华强硬” 的预期形成差异,现场的美国记者在会后第一时间向美方驻菲使馆求证,而美方暂未给出明确回应,这种反应也从侧面说明,马科斯的表述超出了美菲此前的协调范围。 中菲经贸合作的紧密程度,为对话提供了现实支撑。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 年前三季度,中菲双边贸易额达到 680 亿美元,菲方出口的香蕉、菠萝等农产品有 40% 销往中国,中国企业在菲投资的工业园区也为当地创造了超过 10 万个就业岗位。 这些经济利益的绑定,让菲方不得不考虑强硬政策可能对经贸合作造成的影响,通过对话缓解南海紧张,也是维护其国内经济稳定的现实需求。 黄溪连大使在回应中表示,会将菲方的诉求如实转达给中国政府。随后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菲方重启双边磋商机制。 这种积极回应,让马科斯的突发表态有了后续推进的可能,也让区域内国家对中菲关系的缓和抱有期待。
送别中方大使时,马科斯突然要求给北京带个话,相当于主动向中国求和,现场各国记者都
静谧林间小径
2025-09-27 01:12:1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