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台湾,新加坡总理对48国发出警告,赖清德:台军不可能投降。提到我国台湾海峡的问题,新加坡的总理黄循财还是忍不住对亚洲国家提出警告,而赖清德方面的想法也十分明确:不会投降? 全球多极化进程加速,贸易安全框架面临考验,新加坡作为贸易枢纽,自然对区域稳定格外敏感。2025年9月,黄循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指台湾海峡为亚洲火药库之一。他强调,如果两岸爆发武装对抗,不仅中美直接对峙,整个亚洲将集体卷入,经济链条断裂,供应链重塑成本高企。新加坡年吞吐货柜超3000万个,依赖海峡航道,一旦中断,GDP增长将下滑至少4%。 黄循财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新加坡的现实考量:小国无外交回旋余地,必须呼吁各方克制。他特别点出,台湾问题系中国核心利益,触碰即酿大祸,西方国家不能只盯大陆武力一方,还需警惕岛内单边行动。这番话接地气,却直击要害,提醒亚洲各国,全球化红利易失,和平基石需共筑。 黄循财的警告源于对国际秩序变迁的清醒认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关税壁垒重筑,盟国防务负担加重,新加坡国防开支占GDP 3%,却仍需平衡中美关系。他指出,历史教训显示,地缘剧变多以冲突收场,各国有集体责任避免重蹈覆辙。 台湾海峡承载全球四分之一货物运输,冲突将推高能源价格,影响从印度到日本的所有经济体。黄循财不偏不倚,呼吁美国等国双向施压:大陆勿动武,台湾勿独行。这逻辑严密,体现新加坡一贯中立智慧。作为东盟核心,新加坡推动区域合作,视台湾稳定为自身繁荣前提。他的言论迅速传开,亚洲媒体争相解读,凸显小国外交的放大效应。 赖清德对黄循财警告的回应,同样简明有力。他在公开场合重申,台湾热爱和平,但面对压力,武装力量绝不投降。这立场一脉相承赖清德上任以来的一贯主张:强军备战,守护现有秩序。2025年9月3日阅兵之际,赖清德强调台湾不以枪杆纪念和平,而是用于自卫。这话虽温和,却透出坚定底线。台湾更新全民安全指引,移除特定表述,扩大适用范围,旨在提升岛内韧性。赖清德视军力为生存保障,推动采购美制导弹,预算增至GDP 2.5%。他的表态回应了黄循财呼吁,却未触及核心让步,凸显两岸僵局难解。台湾作为半导体重镇,全球依赖其芯片供应,赖清德的强硬姿态虽稳住民心,却加剧外部忧虑。 台湾海峡问题的深层影响,远超区域层面。黄循财警告的48国,指东盟10国加日韩澳印等,经济总量占全球30%。冲突将引发贸易额缩水15%,股市波动,能源危机重演。新加坡GDP上半年超4%增长,全赖稳定航道,黄循财借此呼吁对话机制强化。赖清德则通过军演协调,检验防务准备,强调不接受败退选项。这双向回应,形成鲜明对比:一方求平衡,一方守底线。国际社会需反思,台湾议题非零和游戏,美西方介入加剧摩擦,中国统一诉求不容忽视。亚洲国家间合作,如东盟峰会,可缓和紧张,但前提是各方尊重红线。 从经济角度看,新加坡的担忧接地气。黄循财访华后,中新建交35周年合作深化,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新加坡推动RCEP框架,视台湾稳定为供应链保障。赖清德推动新南向政策,分散风险,却难掩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出口占比40%。黄循财的红线论,点明台湾独立触碰中国主权底线,外交部多次重申统一必然。赖清德的回应虽强硬,但岛内民调显示,多数民众盼和平,避免战争代价。这反映现实:小岛大梦,需审时度势。亚洲国家应借新加坡声音,推动多边对话,化险为夷。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源于历史与现实交织。中国视台湾为不可分割领土,统一为民族复兴关键。黄循财的表态,间接认可这一底线,呼吁西方勿一味施压。赖清德上任后,推动防务改革,更新手册覆盖应急响应,旨在全民参与。他的不投降宣言,稳固支持者信心,却忽略战争代价:人力损失、经济崩盘。亚洲48国中,东盟国家多持中立,韩国日本则卷入美日同盟。黄循财的智慧在于,点出集体责任,避免单边主义。长远看,和平需对话取代对抗,互信重建方能持久。
赖清德:“台湾经济赢不了日本、美国、欧盟,但台湾已经赢了中国大陆,台湾经济史上最
【3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