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不敢惹怒中国?只因有这五个省的存在第五个省:云南省,这里拥有一支铁血部队—滇军,是近代中国一支颇有特色的武装力量,而滇军的前身为晚清精心打造的新军,并且还在当地创办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中走出来了许多滇军将领。 而我们的朱老总、叶帅就曾在这里成长,使得滇军有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军的称号。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面临空前考验,地方部队成为中流砥柱。四川作为人口大省,贡献尤为突出。八年抗战,四川出兵350万人,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编成14个师和2个集团军,奔赴11个战场,参与30余次重大战役。淞沪会战中,川军第26师4000余人浴血七天七夜,仅剩600人,伤亡率超80%,却死守阵地不退。 四川还提供全国财政支出的50%,粮食三分之一,劳力近50万人次。这样的后勤保障和兵源输出,让正面战场稳如磐石。川籍将帅更耀眼,十大元帅中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四人出自四川,他们指挥敌后游击,屡建奇功。想想看,一个省的脊梁,就能托起民族存亡,这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付出。 湖南素来以“无湘不成军”闻名,抗战中人均参军率全国第一。3000万人口的湖南,派出210万人上战场,平均每15人中就有一人从军,仅次于四川总量,却在比例上独领风骚。黄埔军校前五期毕业生中,湖南籍占30%,远征军将领三分之二出自此地。湖南还是中共抗日策源地,早年开辟根据地,推行持久战方针,组织游击队拖垮日军。长沙会战四次,湖南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伤亡20多万。全省牺牲高级将领38人,民众伤亡260多万,毁房94万栋,粮食损失4000多万担。这些数字背后,是湖南人骨子里的韧劲,从曾国藩湘军传统,到现代战场,他们总能在逆境中咬牙顶住。这样的省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代代人的觉悟和担当。 广西的桂军被称作“狼军”,以凶猛著称,敢于同归于尽。抗战全面爆发,广西计划招募10万新兵,实际报名超百万,显示出民众对日寇的深仇大恨。桂军参加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4000余人,赢得正面战场首胜。1944年桂柳会战,日军集结近7个师团,15万人入侵广西,桂军以几万人血战,桂林保卫战中2万草鞋兵对敌精锐,坚持14天,全军覆没,四位将军壮烈牺牲。广西狼兵装备落后,衣衫褴褛,却以白刃冲锋闻名,日军流传“欲灭华夏,先灭广西”的说法。整个抗战,桂军转战多地,牺牲惨重,却从未后退半步。这种狠劲,不是天生的野性,而是边疆儿女保家卫国的本能反应。广西的贡献,提醒我们,弱小省份也能铸就钢铁长城。 山东虽非主战场,却成华北抗日根据地四大基地之一,游击战如火如荼。八年抗战,山东战场中日交锋2.6万次,歼灭日军50多万,代价是90万同胞遇害。山东人民自发组建游击队,从平原到山地,四处突袭,破坏日军补给线。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此壮大,115师主力入鲁后,极大增强抗战力量。沂蒙地区作为首府,组织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还支援外地。解放战争转折点淮海战役,山东民工543万人参战,用小车推粮弹,运伤员,华东野战军7个纵队多出自山东。陈毅曾说,淮海胜利是山东人民小车推出来的。这话接地气,却道出山东的底蕴:一个农业省,如何从敌后战场杀出血路,靠的就是群众基础和战略眼光。 云南的滇军,源于晚清新军,1909年创办陆军讲武堂,培养出9000多名军官,朱德、叶剑英等名将从中成长,奠定全军精锐基础。卢沟桥事变后,龙云组建第六十军4万人,开赴徐州。八年抗战,云南派出40万人,伤亡10多万,参与台儿庄、徐州、武汉等20余次大战,数百次师团级战斗。台儿庄战役禹王山阻击战最光辉,4万滇军对敌5万,装备落后却坚守27天,日军损失1.2万人,无法前进半步,为大捷铺路。滇军作风铁血,边疆子弟适应山地战,多次阻敌南下。朱德、叶剑英的经历,让滇军注入先进战术,从护国运动到抗战,他们始终是国之劲旅。云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战略价值,这样的部队,让西方明白,中国不是好惹的。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