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宋祖英亲手把年仅18岁的小保姆送进了监狱,一判就是7年,而这个保姆还是自己的老乡,人也长得十分漂亮。 2003 年 6 月,湖南湘西的县城汽车站,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拎着帆布包的女人站在站牌下,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 —— 上面是宋祖英托人写的裁缝店地址。 她是江海平,刚从湖南女子监狱出来,25 岁的年纪,却有 7 年的牢狱印记。 没人能想到,这个如今眼神平静的女人,18 岁时曾是宋祖英家的保姆,还因偷了近 15 万财物,被这位老乡送进了监狱。 江海平攥着的纸条边缘已经有些发皱,上面除了地址,还有一行小字:“好好过日子,有困难找村主任。” 这是宋祖英特意交代的。 其实早在她服刑的第三年,就收到过宋祖英托人带来的《缝纫教程》。 那时她刚从情绪低谷中走出来,在监狱的服装车间里,连穿针引线都要练上半天,是这本书帮她慢慢摸清了裁剪的门道。 后来她能在火灾里救下室友,也是因为练熟了裁剪后,手脚变得麻利,才敢冲进冒烟的宿舍。 时间回到 1996 年的北京,那时的江海平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 经老家村委会介绍,她来到宋祖英家当保姆。 第一次见到宋祖英时,她紧张得手都在抖 —— 眼前的人穿着演出服,和电视里唱《小背篓》的模样一模一样。 宋祖英倒很随和,给她安排了朝南的房间,还特意买了新床单,说 “都是湘西人,别客气”。 那段日子,江海平过得很踏实。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早餐,宋祖英的母亲爱吃酸豆角,她就每周去菜市场找湖南老乡摊位采购。 宋祖英的聋哑弟弟来北京看病,她跟着跑医院挂号、拿药,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 宋祖英看她可靠,不仅每月给她 300 块工资(比当时普通保姆多 50 块),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她,连抽屉里的买菜钱都让她自己拿。 变故发生在 1996 年夏天。 江海平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认识了一个叫张强的男人,对方说自己要开服装摊,还总跟她说 “宋祖英是大明星,家里钱多得花不完”。 一开始江海平没当回事,直到张强开始怂恿她 “拿点钱周转”,说 “等赚了钱就还回去,没人会发现”。 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在 8 月的一天动了手 —— 那天宋祖英去西安演出,她趁家里没人,把抽屉里的 3.5 万现金、3000 美元和 10 万元存折装进了黑色塑料袋,跟着张强去了广州。 可到了广州,张强就露了真面目 —— 他根本没打算开服装摊,而是把钱拿去赌了。 两人吵了一架,张强拿着剩下的钱跑了,江海平只能躲在小旅馆里哭。 没几天,警察就找到了她,同行的还有她的父亲 —— 是宋祖英联系了老家,让老人来劝她自首。 1996 年 12 月的庭审现场,江海平第一次见到了宋祖英。 她以为对方会很生气,可宋祖英只是跟法官说 “这孩子还小,希望能给她改过的机会”。 最终法院判了她 12 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2 年。 后来她才知道,宋祖英没要家里的赔偿,还帮她父亲垫付了来北京的路费。 服刑期间,宋祖英从未断过联系。 除了寄书和日用品,还会托人带些湖南辣酱 —— 知道她吃不惯监狱的饭菜。 有一次,狱警跟她说 “宋老师托我问你,想学点什么手艺”,她想了想,说 “想学裁缝,以后能自己做衣服”。 没过多久,那本《缝纫教程》就寄到了监狱。 如今的江海平,在县城开了家小裁缝店,主要做苗族特色的童装。 店里挂着一件她亲手缝的小背篓样式的外套,有人问起,她会笑着说 “是照着记忆里的样子做的”。 每年过年,她都会给宋祖英寄一箱老家的橘子,宋祖英也会回寄些北京的点心。 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那个当年送她进监狱,却又没放弃她的老乡。 有人曾问宋祖英,为什么当初不私下解决,非要走法律程序。 宋祖英说 “法律是底线,不能因为是老乡就破了规矩”。 可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还要帮江海平时,她又说 “人年轻难免犯错,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就像 2020 年杭州那位企业家,在老家侄女偷了 8 万块后,既让她接受了法律制裁,又在她出狱后帮她找了工作 —— 法理之外,总有人情在。 江海平的裁缝店门口,挂着一块小小的招牌,上面写着 “诚信裁缝”。 她说这是她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宋祖英的感谢。 从北京的保姆到监狱的犯人,再到县城的裁缝,她用 7 年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错了就要认,改了就能好,而那些愿意在你犯错后还帮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的光。 难道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96年,宋祖英亲手把年仅18岁的小保姆送进了监狱,一判就是7年,而这个保姆还
语蓉聊武器
2025-09-21 20:40: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