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密谈了6个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美国网民感叹:特朗普变了!美国那边显然是“没招了”,特朗普竟然罕见的承认,美国真的不行了。在美国豆农的一片哀嚎声中,中美在西班牙的第一场贸易谈判结束了。尽管不知结果如何,但从美财长贝森特紧皱的眉头足以看出,这场6个小时的谈判并不轻松。 其实在这场谈判开始之前,中美就已经是刀光剑影、拳拳到肉了。 毕竟就在谈判前48小时,美国还急吼吼地把23家中国公司塞进了出口管制的"黑名单",大半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企业,还有做生物科技和航天的,这与其说是谈判前的施压,不如说是黔驴技穷前的最后挣扎。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吃这一套了,这边刚列完清单,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查出美国企业的倾销幅度最高竟然达到458.51%,这反手一击让美国人措手不及。 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确实撑不起他们的强硬态度了。特朗普天天催着美联储降息,说要降就得降狠点,背后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刚下调的经济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速只有1.4%,比年初的预测跌了0.5个百分点,而通胀率却要涨到3.1%,失业率也爬到了4.5%,典型的滞胀困境。 更让他们坐不住的是,高盛这些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现在预测中国今年增速能达到5%左右,这就意味着中美经济增速的差距从去年的2个百分点拉大到了3.5个百分点,难怪特朗普会罕见地松口说美国经济遇到了麻烦。 半导体领域的博弈最能看出美国的力不从心。他们以为把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企业列进黑名单就能卡住中国的脖子,可实际上中国集成电路出口今年前11个月已经突破了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就像电科芯片这样的企业,上半年研发投入就砸了1.06亿元,研发占比提到了23.74%,他们的北斗三号短报文芯片还拿了创新奖,在卫星通信这些领域越卡反而越进步。 美国一边禁止高端芯片出口,一边又把模拟芯片以低价往中国市场倾销,这种既要打压又想赚钱的矛盾做法,终于被中国抓住了把柄,反倾销调查一启动,德州仪器这些美国企业就慌了神。 最惨的还是美国豆农,他们成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牺牲品。202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只有2417万吨,同比下降13%,而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却飙到6995万吨,增长29%。到了2024/2025销售季,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对华大豆销售数据都是一两百万吨的零星交易,和巴西稳稳占据的半壁江山根本没法比。 要知道,2018年以前美国还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现在巴西已经把这个位置抢了过去,2023年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586亿美元,美国只有329亿美元,差距越拉越大。 这些豆农的哀嚎可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的选票曾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撑,可现在支持率跌到42%的特朗普,怕是很难再指望这些人的选票了。 相比之下,中国这边的底气来自实实在在的增长韧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零售增长,一季度GDP就增长5.4%,新能源汽车、太阳能这些产业不断打开新市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速跑得比整体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还在提高生产效率,摩根士丹利都承认中国的供应链和创新优势正在显现。 这种情况下,美国想靠耍横捞好处显然不现实,他们列的黑名单越长,中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动力就越足,电科芯片在卫星通信芯片上的突破,华大九天在EDA软件上的进展,都是这么逼出来的。 现在的谈判桌早就不是美国单方面提要求的地方了。他们想通过拉黑企业施压,中国就用反倾销调查回应;他们想在半导体领域卡脖子,中国就扩大国产替代;他们想让农民的农产品重回中国市场,可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早就把位置占了。 特朗普大概也终于明白,过去那套极限施压的把戏不好使了,毕竟当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三倍多,当美国自己的通胀和失业率都压不住的时候,再硬气的表态也撑不起底气。 这场6小时的谈判,与其说是磋商,不如说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开始,只是他们习惯了霸道,还没学会怎么平等对话,贝森特紧锁的眉头,大概就是这种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中国敢跟美国刚,就是因为中方知道:特朗普手上没什么牌可打了。果然不出咱所
【36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