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玉国,被转业处理,多年老兵竟降级转入普通岗位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16 17:42:35

1982年,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玉国,被转业处理,多年老兵竟降级转入普通岗位,站到沈阳的那一刻,他的内心百感交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孙玉国出生在辽宁丹东,家境清寒,兄妹多,生活紧凑,少年时他在沈阳冶金机械厂做工人,彼时国家刚刚走出战争阴影,年轻人多渴望穿上军装,他也不例外,1961年,他如愿入伍,进入辽宁公安总队炮连,开始了军旅生涯,那个年代的军营,训练艰苦、任务繁重,但他干劲十足,打磨枪法、钻研战术,从不偷懒。   不久,他被调到黑龙江的边防部队,这里一年四季寒冷,巡逻任务格外艰难,风雪中握着钢枪,脚下是冰封的土地,身后是祖国的边界线,他一步步从战士成长为骨干,到了1965年,他已经是边防站的负责人,负责一线防守任务,指挥巡逻、协调边境事务,每一项都离不开他的判断和担当。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局势骤然升级,珍宝岛,这个位于乌苏里江上的小岛,成了冲突的焦点,3月初,苏军越过边界,向我方巡逻队开火,几名战士当场牺牲,孙玉国当时是边防连的指挥员,迅速组织反击,利用地形优势沉着应战,3月15日,苏军再次挑衅,出动坦克和重火力,他指挥部队击毁多辆敌方装备,其中一辆先进坦克被彻底摧毁,如今仍陈列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内,这场战斗成为一次标志性的胜利,震动国内外。   战后,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典型,他走上领奖台,也走进了无数报道中,从连队一路晋升,不到十年时间,便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那年他才33岁,这在当时的军队体系中,是一个罕见的速度,他的经历鼓舞了许多年轻军人,也被视为军中楷模。   但命运从不总是顺风顺水,1976年,一场政治风波将他推入低谷,孙玉国被认为在某些问题上“立场不清”,随后遭到停职审查,他没有辩解,也没有申诉,只是默默接受组织安排,审查持续多年,直到1982年才有了结果,他受到党内处分,被按正团职转业,调往沈阳军区一家兵工厂工作。   从军区副司令到地方工厂副厂长,这是一次身份的巨大转变,离开军营,意味着告别掌声和荣耀,也意味着重新开始,面对工厂里的琐碎事务,他没有怨言,每天清晨天未亮便起床,乘坐通勤车赶到厂区,处理后勤事务、协调职工关系、解决住宿问题,样样都亲力亲为。   当时的兵工厂处于困境中,设备老化,效益不佳,甚至连职工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许多人都在观望这个“空降”的领导会如何应对,而孙玉国的方式很直接——从头学起,他自学管理知识,深入车间了解流程,主动与技术人员沟通,他不怕脏不怕累,甚至在一次暴雨中亲自爬上屋顶修漏,赢得工人们的尊敬。   几年间,他在工厂内部稳定了队伍,提升了生产效率,逐步让企业恢复活力,1988年,他被调任到规模更大的工厂担任负责人,面对的是更复杂的局面,他依旧以实干著称,三个月内让停滞的生产线重新运转,获得上级表扬,后来,他参与到军区经贸系统的管理工作中,负责对外贸易谈判,特别是对俄易货合作,多次为单位争取更优条件。   在谈判桌上,他不动声色,条款清晰,极少吃亏,他总说,军队出身的人干事就是要有章法,他所带领的经贸单位逐步发展壮大,年利润过千万,成为沈阳军区经济系统中的骨干力量,集团下属单位遍布全国,各项业务蒸蒸日上,而他本人,不论在哪个岗位,总是恪尽职守,从不居功。   1998年,军队体制调整,他正式办理转业手续,享受副师级待遇,退休后的孙玉国生活低调,常常练字、钓鱼,不愿在公开场合提及过往的战斗细节,他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2002年冬季,他回到珍宝岛祭奠战友,当年的营房已经换了模样,增添了电视、娱乐设备,年轻士兵在夜里弹着吉他,他站在岛上,久久没有说话,只是向领导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百年之后,能与牺牲的战友合葬在一起。   孙玉国的一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他没有被战场上的荣誉冲昏头脑,也没有被政治风浪彻底击垮,更没有在工厂的平凡工作中失去方向,他用一份沉稳和坚守,走完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不曾高声宣讲什么道理,但他的一生,早已诠释了什么是忠诚、责任和担当。   信息来源:党史博览2022.7.1珍宝岛英雄孙玉国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