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孩,因为我的身上流着恶魔的血液。这样的血脉,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一篇题为《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的文章里,详细讲述了他父亲作为侵华日军的那段历史,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愧疚。 他的父亲村上千秋在1938年被编入日军第十六师团辎重兵第十六联队,当年10月从日本出发来到上海,之后参与了在河口镇的追击战、安陆的攻略战以及襄东会战。 虽然村上春树特意考证过,父亲并没有参加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但父亲讲述的部队里发生的事情,还是在他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父亲曾告诉他,部队里俘虏了一名中国士兵,最后对他处以了极刑。那个中国士兵知道自己要死了,却一直抬着头,态度不屈,父亲说他一直对那个士兵充满敬意。可就是这样一个让父亲敬佩的人,还是没能逃过被杀害的命运。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时在日军部队里,让新兵和预备兵去处死俘虏是常有的事,就像当时有个叫藤田茂的骑兵联队长训示的那样,杀人被当成训练士兵胆量的快捷方法,甚至说刺杀战俘比枪杀效果更好。 父亲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从用刺刀杀俘虏开始,到后来用军刀残杀,这些残忍的景象成了父亲一生都迈不过的坎,也成了村上春树心里强烈的阴影。 村上春树的这种愧疚不是没有缘由的,那段历史里有太多血泪。就说南京大屠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认定,遇难同胞超过30万人。 当时红十字会、崇善堂这些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记录都清清楚楚,光是集体屠杀就有28案,19万多人遇害,零散屠杀后被慈善机构收埋的尸体还有15万多具,这些都保存在档案馆里,后来《南京大屠杀档案》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铁证如山。 在当年的日军部队里,类似的暴行比比皆是。很多老兵的手记里,有的毫不隐晦地写了自己参与屠杀后的愧疚,就像东史郎日记里记录的那些罪恶行径,可也有些人完全不承认这些事,还说这是小说虚构的。 村上春树没有像那些人一样回避,他忠实地写下了父亲经历的一切,因为他知道,作为侵略者的后代,他有责任记住这段历史。 他在文章里说自己是“落向广袤大地的众多雨滴中那无名的一滴”,就算是一滴雨水也有自己的历史和责任,不能忘却那段历史的责任。这种责任感让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反思。 他还提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心上人在战争中牺牲了,外公的店也被美军空袭烧毁,母亲还在美军的机枪扫射中四处躲避。战争不仅让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遭受苦难,也改变了侵略国普通民众的人生轨迹。 可就算经历了这么多,日本还有些人在否认历史,像有些右翼分子就攻击村上春树的反思。但村上春树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方式承担起这份历史责任。 他知道父亲参与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那些被杀害的无辜平民,那些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家庭,都是这段历史不能被忘记的理由。 有人可能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有那么深的愧疚,其实看看当年日军的所作所为就明白了。除了南京大屠杀,还有731部队进行的人体实验,那些拿活人做实验的残忍手段,简直令人发指。 无数中国百姓在日军的侵略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园,这些伤痛不是时间能轻易抚平的。村上春树作为侵华日军的后代,心里清楚这段历史的沉重,所以他才会有那样深刻的自我反省。 现在还有些人在质疑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说什么没有数据支持,这其实是对历史的无知。当年的埋尸记录、法庭判决都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30万只是下限,实际遇难的人可能更多。 在那个没有身份证的年代,要统计出每个人的姓名确实很难,但这不能成为否认历史的借口,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的遇难者名单也无法全部统计出来一样,可谁也不能否认那些悲剧的发生。 村上春树的反思在当今的日本显得尤为可贵,因为日本政府在对待战争历史的态度上一直不够坦诚,很少有正式的、深刻的道歉。 而像村上春树这样从个人角度进行深刻反思的人,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民间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他用自己的方式提醒着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战争,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历史就是这样,不管过去多久,都需要有人记得,有人反思。村上春树用自己的文字和行动,承担起了这份属于他的历史责任,这种对历史的诚实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毕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记住过去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 (信源:一位日本作家的良知:我身上流着恶魔血液,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中国教育服务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
罗普娱记
2025-09-15 15:26:00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