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企业家申诉政府不守信,李向安律师:法治国家政府必须守信】
近日,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盲人企业家姜志国的遭遇经大象新闻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多次为政府项目垫资超千万元,甚至动员亲友共同筹资,最终却因资金无法收回导致企业倒闭、亲朋反目,陷入人生困境。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个体命运的坎坷,更暴露出政府诚信、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中的深层次问题。
笔者就这个案件与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向安交流,寻求李律师对这个案件的看法。李律师认为:事件的真实性亟待核查,公众期待真相。如果如姜志国所说,他出于对政府的信任,多次应政府要求垫资解困,却至今未能收回资金,这件事情属实的话,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政府失信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悲剧的问题,更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我的建议是:这个事情已造成严重舆情,相关部门应迅速介入,全面核查资金流向、协议文件及沟通记录,确保调查过程公开透明,结论经得起推敲。还事情以真相。若姜志国所言属实,当地政府为何长期拖欠款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本应恪守承诺、模范守法。无论是因财政困难、部门推诿,还是其他原因,均不能成为违约的借口。李向安称:法治社会中,政府不仅是规则的制定者,更应是规则的遵守者。失信于民,不仅违背契约精神,更可能触及法律底线,比如是否存在公职人员贪污、挪用或利益输送?一旦发现问题,应依法严惩,绝不能姑息,现在国家反腐败抓得这么严,仍有人顶风作案,造成的影响相当恶劣。姜志国事件是否有腐败问题,公众是严重质疑的。
就整个社会而言,政府违约失信的案件屡见不鲜。我就遇到过一些人的倾诉,他们的工程款要不回来,愁得一夜白头,所以姜志国的遭遇绝非个案,有一定的代表性。政府失信行为会严重挫伤市场主体的信心,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一次违约可能导致灭顶之灾。优化营商环境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应体现在每一笔款项的及时支付、每一项承诺的兑现中。唯有政府率先守信,才能吸引投资、激发活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法治时代,政府必须率先成为守信典范。李向安律师指出:“在法治国家,守法守信是政府的法律义务,依法行政,遵守合约,不仅是基本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政府违约不仅涉及经济责任,更可能构成行政违法,甚至触发国家赔偿。当事人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权,司法机关也应依法保障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当前,首要任务是彻查事件真相,明确责任主体。若系政府违约,应制定还款计划并兑现赔偿;若涉腐败问题,须依法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政府应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完善项目融资、协议审查、债务清偿等机制,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从根本上提升政府诚信意识和治理能力。
李律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美国之所以强大,不只是其科技、金融、军事上的强大,还有其制度的强大,公民维权意识的强大。美国的新移民都要考公民常识,其中一个问题是:“美国是法治国家,这是什么意思?”来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回答“公民必须守法”,但标准答案是“政府必须守法”。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政府必须率先守信守法,这是执政的底线。姜志国的遭遇是一个警示:在法治道路上,政府必须走在最前面。唯有以诚信立身、以法律为准绳,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构建公平、稳定、可预期的社会环境。期待此事能依法妥善解决,不仅还姜志国一个公道,更为法治政府与诚信社会建设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