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25日,湖南衡山之下,蒋介石召开了“南岳军事会议”,八路军代表周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9-06 23:17:06

1938年11月25日,湖南衡山之下,蒋介石召开了“南岳军事会议”,八路军代表周恩来、叶剑英也位列参会的百余位军事首脑和高级将领之中。会议上,叶剑英手持毛泽东刚完成不久的《论持久战》,向国民党军官们细细阐述书中的核心思想,他强调,这是八路军过去一年多来不断收获胜利的关键指引。   叶剑英的发言赢得诸多认可,国军副参谋长白崇禧更是说道,“毛先生的大作我已读了好几遍,确实写得好,我已推荐给委员长”。这不禁令人好奇,蒋介石会如何看待这本书?而毛泽东又为何能写出这部影响力非凡的著作呢?   时光回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也不断策动分裂与挑衅。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妄图吞并华北,还在上海挑起战事,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南京失守后,“亡国论”甚嚣尘上。   但毛泽东在延安始终冷静观察局势。早在1935年底,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欲东征北上时,面对日军与蒋介石的双重压力,毛泽东就有了“持久战”的初步思考。到了卢沟桥事变后,他指示叶剑英与国民党交涉红军赴河北应战相关事宜,明确红军要发挥运动战特长,可深入敌后作战。平津快速沦陷让毛泽东更加坚定,他向国民党传达八路军“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此后的洛川会议以及忻口战役等事件中,毛泽东也都始终坚持游击战,避免红军作无谓牺牲,而国民党坚持阵地战却屡战屡败,这也使得蒋介石不得不开始寻求毛泽东的助力。   为了坚定全国抗战信心,统一思想,毛泽东于1938年夏开始着手撰写《论持久战》。当时的延安5月仍乍暖还寒,杨家岭窑洞里,毛泽东让警卫员磨好墨,决心写出一篇振聋发聩之作。创作期间,警卫员翟作军为让毛泽东取暖,将火盆移至其脚下,却不慎烤着了他的棉裤,翟作军想换裤子,毛泽东却坚持不搞特殊,让他帮忙缝补。就在这样艰苦朴素的环境下,毛泽东用了7至9天,完成了这5万余字的著作。   1938年5月26日,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开幕,毛泽东在会上对《论持久战》进行演讲。他指出这场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中日存在四个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决定中国既不会亡国,也无法速胜,唯有持久战才能取胜。   《论持久战》正式发表于1938年7月1日的《解放》周刊。当蒋介石看到此书时,对其高度认可,他曾对宋美龄说“毛泽东太厉害了”。南岳军事会议上,白崇禧将书中内容概括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后来,这本书被下发到国民党各高级将领手中,蒋介石还委托八路军教官为国民党将领培训游击战术。   《论持久战》不仅在当时团结了国内抗战力量,对后世也有着深远意义。现在的年轻人,也逐渐开始读毛选。

0 阅读:75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