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彻底散了!”据媒体9月1日报道,广东一对夫妻为了给孩子留个保障,就约好每月往孩子账户里存钱!没成想二人离婚后,男子竟发现账户里只剩下900多元,而其他的钱全都被前妻私自取走了!男子被气得不轻,直接把前妻告上法庭,要求她退还这笔钱,最终法院这样判了! 孩子收到的压岁钱、红包,甚至父母帮忙存进账户的“教育基金”,到底属于谁?父母有没有权利随便使用? 事情是这样的,广州有一对夫妻结婚后生了个孩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 为了给孩子攒点教育费用,两口子商量好以孩子的名义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每人每月往里存1500块钱,说是作为以后上学用的储备金。 这张银行卡交给妈妈保管,平时亲戚朋友过年过节给孩子的红包,也都会存进这个账户。 除了这些,家里有时候有些别的钱也会存进去,用来给孩子报培训班或者买点东西。 孩子五岁那年,两人离婚了,孩子由爸爸抚养。 妈妈把那张银行卡交给了爸爸,但里面只剩下九百多块钱。 爸爸就不乐意了,觉得这账户里的钱都是孩子的,妈妈不能随便用,于是就代表孩子去法院告了妈妈,要求她把用掉的钱全部还回来。 妈妈觉得委屈,她说这账户里的钱本来就是两口子一起存的,属于家庭共同财产,而且这些钱也都是花在家里日常开销和孩子身上了,没有乱用。 法院审理后发现,虽然账户用的是孩子的名字,但实际上这笔钱和夫妻共同财产混在一起用了,不能只看账户名就说是孩子的。 父母每月存进去的那部分钱,属于履行抚养义务,不能算小明个人独有的财产。 而亲戚朋友送给孩子的红包,表达了祝福的心意,属于赠与行为,这部分应该归孩子个人所有。 妈妈作为当时管卡的人,要是说不清楚这些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那就得还回来。 最终,法院判决母亲要向孩子返还红包钱的差额,总共两万四千多。 现如今,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开个银行账户存点钱,但并不是所有以孩子名字存的款就都是孩子的。 得看钱的来源和用途。 父母自己存进去的“教育基金”,如果没有明确说就是送给孩子的,那法律上还算是父母的夫妻共同财产,只是用于孩子成长而已。 而像红包这种别人明确表示是送给孩子的,这些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家长不能随便动用。 如果父母没经过孩子同意就用了,哪怕是用于家庭日常,法律上也未必站得住脚。 无独有偶, 2019年广州市白云区法院也审理过一起类似的案子。 一个小朋友的父母离婚后,父亲将孩子账户中的3045元压岁钱取出。 孩子随后由母亲抚养,并诉至法院要求父亲返还。 父亲声称压岁钱来自自己的亲友,与母亲无关,且与孩子约定成年后归还。 但法院未采纳该意见,明确指出压岁钱属于小苏受赠财产,父亲无权擅自处分,最终判决父亲全额返还。 这两起案件共同揭示了一个很容易被许多家庭忽略的法律常识: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也是有财产权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只能为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去处置他们的财产,不能擅自挪用。 哪怕是你觉得“反正都是一家人,用在哪不一样”,但在法律上,孩子的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是两码事。 这两个案子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如果以孩子的名义开户,最好提前说清楚这笔钱是什么性质、打算怎么用,避免日后产生矛盾。 同时,作为监护人,父母要好好管理孩子的财产,每一笔收支最好都记清楚,不要和孩子自己的钱混在一起用。 不管是婚姻中还是离婚后,都要尊重孩子财产的独立性,真正把钱用在孩子身上,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来源:广州日报
重庆,不会开车的父亲首付20多万元,买了一辆价值75万余元的豪车,而后给儿子、儿
【4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