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21年,4名日本武术高手在奉天小河沿摆设擂台,许多中国武师击擂受挫,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06 16:38:32

[太阳]1921年,4名日本武术高手在奉天小河沿摆设擂台,许多中国武师击擂受挫,傅剑秋闻讯后大怒,愤然前去登擂挑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傅剑秋) 傅剑秋,原名长荣,这位1880年出生的武术大家,来自一个武风鼎盛的地方——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武术在特殊年代里不断融合、勇于担当的鲜活历史。 他可不只是个练家子,闲下来的时候,傅剑秋爱写字,一手颜体书法相当有功力,还喜欢吼上几嗓子皮黄,京剧也是他的心头好,这种文武兼修的气质,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的武学之路,是一条不断“集卡”升级的融合之路,自幼习武,跟着尚会川苦练了十年少林拳法打基础,后来又拜在了“全拳王”申万林门下,这位可是走出过御国术馆的教习,傅剑秋跟着他学了好几年内家拳。 到了1908年前后,为了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他干脆变卖家产,外出访学,这一趟,他拜入了形意拳大师李存义的门下,还向八卦掌名家刘凤春求教,这一圈学下来,形意、八卦、太极的精髓被他融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功夫。 傅剑秋的拳头,不光是用来切磋的,更是用来捍卫民族尊严的,他曾两次闯关东,在奉天,也就是今天的沈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9年,他跟一个白俄武师过招,轻松取胜,在武林里崭露头角,两年后的1921年,事儿闹得更大了,日本武士小佐次郎师徒四人在奉天摆下擂台,好几位中国武师上去都吃了亏,甚至被打成重伤。 傅剑秋听闻后,二话不说就登上了擂台,结果,他干净利落地把四个日本人都打趴下了,其中一个还伤得不轻,这下可把小佐次郎打服了,事后非要拜傅剑秋为师,被他拒绝后,对方表示再也不来中国比武了,真是大快人心。 这事惊动了张作霖,他亲自召见傅剑秋,请他担任自己的侍卫官,还兼任奉天讲武堂的武术教员,那段时间,像张学良、张学成这些东北军的高级将领,都跟着他学过形意门功夫。 1928年皇姑屯事件,傅剑秋侥幸躲过一劫,之后他辞去了职务,辗转到河北沧州等地继续教拳,到了1929年,他更是以监察员的身份,出现在了杭州举办的全国武术比赛上,足见其在武林中的地位。 傅剑秋的本事,不仅自己练得好,教徒弟也是一把好手,学成后,他就在老家芦台镇设馆授徒,哈恩顺、王乃发都是他那时候的学生,他的徒弟里,最出名的要属李春芳。 1932年杭州的武术比赛,傅剑秋是裁判,他的徒弟李春芳在台上技压群雄,拿下了冠军,说起来还有段佳话,傅剑秋在1929年就收了李春芳为徒,后来李春芳的父亲李子阳又收了傅剑秋的儿子傅少侠为徒,两家亲上加亲。 1932年之后,傅剑秋的脚步迈向了江南,在无锡、上海一带传授武艺,直到1953年才叶落归根,他这一辈子,足迹遍布十一省市,桃李满天下。 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无疑是他与武当山的那段奇缘,1927年,他第一次上武当山,就和道总徐本善一见如故,成了挚友,还学了乾坤球、玄武棍这些武当绝技。 1929年,因为武当山比较封闭,没派人参加杭州的比赛,大会就委托文武双全的傅剑秋,带着李景林的亲笔信再去一趟,在紫霄宫,他和徐道总切磋形意拳,点到为止,随后,他毫不保留地将形意拳传授给了武当道众,从此武当山便有了“武当形意拳”这一脉。 傅剑秋也正式拜在徐本善门下,成了武当十六代传人,道名“傅台山”,徐道总投桃报李,将从不外传的“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倾囊相授,还教了他武当剑法、龙门枪等功夫。 这套“武当拳”的理论深奥,徐道总解释说它源自张三丰,与周敦颐的太极阴阳图、八卦五行息息相关,傅剑秋在武当山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就是跟徐道总谈经论武,收获巨大。 下山后,傅剑秋将这套拳法带给了李景林,李景林召集了杨澄甫、孙禄堂等一众武术名家共同研究,最终将其命名为“武当太极拳”,使其发扬光大。 离别时,傅剑秋还手书了张三丰的诗赠予徐道总,徐道总也回赠了墨宝,虽然徐道总送的墨宝后来遗失了,但在80年代曾有人带着它在武当山展览过,见证了那段珍贵的友谊。 1956年,傅剑秋逝世,享年75岁,他的一生,融百家之长,扬中华国威,传武道薪火,为中国武术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是一位武术家,更是一位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