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个

历史拾遗者 2025-09-06 14:25:48

1979年,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被狙杀,搜查后,竟发现这个狙击手是一位“当地农民”。 话说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开打,赵连玉调到东线,当53214部队副师长,率376团执行穿插任务。部队从广西出境,穿越丛林推进高平地区,越军利用地形打游击,我军硬是正面推过去。 高平战斗打得激烈,赵连玉指挥团部突击阵地,协调炮火支援,士兵压制火力点,一步步拿下。克凉山时,地形陡峭,他调度营级单位包抄侧翼,攻克堡垒。谅山战役是关键,他带领部队啃硬骨头,3月初谅山控制住,上级下令撤军。 赵连玉负责殿后,掩护主力回国,他带队巡视路线,排除隐患。3月5日,我军宣布撤退,126师在高平清扫残敌,向硕龙方向挺进。赵连玉率376团和377团打通道路,保障兄弟部队安全。越军残部躲在暗处骚扰,撤退路上伤亡有时比正面还多。赵连玉主动带队“割尾巴”,清剿小股敌人。 部队推进到班瑙地区,山高林密,路窄易伏击。3月9日傍晚,赵连玉带干部上高地勘察撤退路径,规划行军路线。就在布置任务时,右侧高地响起枪声,一颗子弹击中赵连玉脖子大动脉,他当场倒下,失血过多牺牲。参谋长赖裕隆手臂擦伤,大喊有敌情,大家隐蔽,但赵连玉已无脉搏。 部队立刻组织搜捕,抓到凶手阮成雄,一个衣衫破烂的老头,自称当地农民,手里老步枪枪管还热。调查显示,阮成雄是越南退役狙击手,受训多年,枪法准,利用撤退时机伪装潜伏。他瞄准赵连玉用望远镜暴露身份,开枪得手后逃窜,但没跑远。阮成雄的行动钻了我军对民众宽容的空子,越军残余常用这种阴招。 赵连玉牺牲时49岁,是对越战中我军阵亡最高级别指挥员之一。他的死让军区震动,调查小组确认阮成雄不是普通村民,而是训练有素的射手,曾在越军服役,专职狙击。军区首长下令调整策略,严禁越南百姓接近部队,包括老人小孩,一律驱离或处理,以防伪装袭击。 士兵执行时高度警惕,避免类似损失。阮成雄被押回审讯,他承认射击细节和身份。几天后,在边境空地执行枪决,尸体就地埋掉,给残敌警示。赵连玉遗体护送回国,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与其他阵亡将士一起。126师还有副政委林凤云2月17日开战当天牺牲,两人都是副师级干部。 他的事迹成了军中教训,后续行动中后方防护加强,哨位增多,检查严密。班瑙地区恢复平静,但赵连玉的牺牲提醒大家,战场上任何疏忽都可能致命。

0 阅读: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