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59旅2个干部在买粮食时,和县大队起了冲突,还开了枪,西北局要求枪毙2人,军法处长莫文骅却说:“没我签字,谁也别想动!” 那天午后,莫文骅刚推开军法处办公室的门,西北局组织部长陈正人就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冲了进来,直接要求立即处决两名359旅干部。 莫文骅心头一紧这么大的事,自己这个军法处长居然事先毫不知情?他坚持要求对方说明缘由。 陈正人显得极不耐烦,挥手道:“这是西北局的决定,执行命令就是!”事后才得知,当天在延长县政府大院,359旅两名后勤干部因采购粮食的价格问题,与县大队队员发生激烈争执。 情绪失控之下,竟然有人动了枪。西北局接到报告后,未经详细调查就认定是359旅干部开的枪,直接下达了处决命令。 “我是军法处长,就算要处决也得让我调查清楚!”莫文骅据理力争。陈正人当场威胁要撤掉他政治部主任的职务。这句话彻底激怒了莫文骅,他毅然表示:“主任可以不当,但事情必须搞清楚!” 事情很快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调查清楚后再下决定”。莫文骅立即带着调查组赶到事发现场,仔细勘察墙上的弹痕。 通过测量弹孔直径,并进行实弹比对测试,最终证实墙上的弹痕来自步枪,而359旅干部配备的是驳壳枪。铁证如山:是县大队的人先开的枪。 莫文骅以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从枪口下挽救了两名革命同志。这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那个特殊年代显得尤为珍贵。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质疑上级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 莫文骅后来成为开国中将,担任过装甲兵政委等重要职务。但他最令人敬佩的,不是后来的军衔和职位,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有意思的是四纵政委莫文骅,因对自己军衔不满,后来一直在自己签名的地方签上:中将
【21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