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人凤不顾朱家骅的保释,将关押在渣滓洞的前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处决了。 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原本是因产煤渣多得名的废弃煤窑,军统看中其位置隐蔽,将其改造为看守所。这里高墙森严、地形复杂,成了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 周均时并非普通知识分子。他两度赴德留学,在柏林工业大学专攻数学、力学和弹道学,是当时少有的科技精英。回国后他先致力实业救国,发现此路不通后转而投身教育,先后执掌同济大学和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这位校长为人十分特别。虽然配有藤轿和轿夫,他却坚持步行上下课。他讲课思维敏捷、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更难得的是,他不仅学问渊博,还精通兵器制造,在抗战期间亲自设计过比汉阳兵工厂更精良的枪炮。 1949年夏天,这位教育家因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与策动国民党地方部队起义,被特务告密而在8月20日被捕,囚禁于白公馆监狱。 当时解放大军正势如破竹向西南进军,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作为周均时的老同学,亲自出面保释,却未能改变结局。 军统头子毛人凤接到上级密令,要求处决所有在押政治犯。在他的命令下,1949年11月27日,距重庆解放仅剩三天,周均时被杀害于渣滓洞松林坡。这场大屠杀持续整夜,共有285人遇难,仅15人生还。 周均时牺牲时年仅58岁,距离新时代的到来仅一步之遥。1949年12月31日,中国物理学会上海分会、重庆分会及重庆各学校团体分别为周均时烈士举行了追悼会。 巴蜀学校的悼词中写道:“先生的热血,冲刷了旧时代污秽的残渣,加速了法西斯魔鬼的灭亡。” 这段历史见证了一位教育家如何从学术殿堂走向民主革命的道路,最终为理想献出生命。在那个动荡年代,即使声名显赫的知识分子,也难免为坚持信念付出惨痛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 新华社旗下“新华网”《红色血脉·烈士后代访谈录》系列报道中对周均时烈士事迹的追忆。
1946年戴笠身亡,留下不少财物和旧人,毛人凤一样不碰,就连向影心也被送进精神病
【7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