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个战士把炸药包塞进越军碉堡,却被越军推了出来,他一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3 00:20:32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个战士把炸药包塞进越军碉堡,却被越军推了出来,他一愣,随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这个战士,叫梁英瑞。 一个普普通通的广东化州农村小伙,家里是贫农,是新中国让他家过上了好日子。所以他嘴里老念叨一句话,特实在:“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党,就没有我。”朴素不?但就是这种最朴素的情感,驱动着一个人最不平凡的抉择。 1979年3月2日,广西板兰地区。梁英瑞所在的连队,奉命攻打“五四二”高地。这地方是块硬骨头,是越军的主阵地,碉堡林立,火力交叉,跟个刺猬一样。 战斗一打响,梁英瑞所在的班是主攻班,尖刀里的刀尖。他们冲到阵地前沿,一个隐藏在草丛里的暗堡突然开火,重机枪子弹像泼水一样扫过来。整个连队,上百号人,全被压在了一片开闊地上,成了活靶子。 这时候,连队的火箭筒手打了三发火箭弹,可因为地势太低,全打偏了。 怎么办?必须干掉这个暗堡! 班长决定派人去爆破。这种任务,九死一生。可梁英瑞想都没想,站了出来,声音不大但贼坚定:“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 说完,他抱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 梁英瑞利用弹坑和地形交替掩护,一点点往前拱。离暗堡只有几米远了,那是胜利的距离,也是死亡的距离。 就在他准备最后冲刺的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大腿。 他整个人一晃,从陡坡上滑了下来。剧痛瞬间传遍全身,换一般人,估计就失去战斗力了。可梁英瑞呢?他看了一眼还在流血的腿,咬着牙,继续往上爬。 班长一看急了,立刻命令第二爆破手杨义雄上。梁英瑞听到了,回头摆了摆手,那意思很明确:别过来,危险。他对冲上来的战友喊:“快回去,我一个就够了。” 战友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但在那一刻,梁英瑞的选择是,用自己的命,换战友们的命,换整个战斗的胜利。 他拖着一条伤腿,身后留下一道血印,硬是爬到了暗堡跟前。他撑起身体,用尽力气,把炸药包塞进了那个不断喷吐火舌的射击孔。 然后,就发生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炸药包,被里面的越军,给推了出来。 那一刻,梁英瑞绝对是懵的。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越军的机枪,因为射击孔被堵住停顿了片刻,又疯狂地吼叫起来。 时间,已经不是按分秒在计算了,而是按心跳。每一次心跳,都可能有战友倒下。 梁英瑞没有再犹豫。他抓起被推出来的炸药包,左手抱着,右手,“刺啦”一声,拉燃了导火索。 导火索冒着白烟,发出“呲呲”的声响,那是死神的倒计时。 他再一次把冒着烟的炸药包塞进了射击孔。这一次,他没有转身离开。他用自己的胸膛,用尽全身的力气,死死地顶住了炸药包。 里面的越军肯定也慌了,拼命往外推。但他们推的是什么?是一个年轻战士用生命和钢铁意志铸成的血肉之躯! 他们推不动。 几秒钟后,“轰”的一声巨响,天地震动。 越军的暗堡被炸上了天,撕裂的火焰中,还有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生命。 梁英瑞,壮烈牺牲。 “为梁英瑞报仇!” 战友们的眼睛都红了,喊声震天。他们踏着英雄用生命开辟的道路,冲上高地,全歼了守敌。 他当时有没有别的选择?他怕不怕?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在那个瞬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军报》后来评价他是“董存瑞式的英雄”。董存瑞为了炸桥头堡,用手托起了炸药包。梁英瑞为了炸暗堡,用身体顶住了炸药包。方式不同,但那股子为了胜利、为了战友不惜一切的狠劲儿,是一模一样的。 回头看46年前的这场战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遥远。但我这种精神,从来就没过时。 我们今天享受的和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和越南以及其他邻国,在经历了曲折之后,共同努力维系的结果。这种和平的背后,是无数像梁英瑞一样的先烈,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议价权”和“话语权”。 他们把最难走的路走完了,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自由选择的康庄大道。

0 阅读:34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