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

韫晓生 2025-09-01 17:38:23

[太阳]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孩,因为我的身上流着恶魔的血液,这样的血脉,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自曝父亲是侵华日军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勇气可嘉、发人深省)   战争的结束,从来不只是一纸停火协议。它的幽灵,会在一代代人的沉默里游荡。对作家村上春树来说,那场侵华战争的幽灵,在父子之间筑起一道高墙,横亘二十年。   村上春树用了一辈子去穿越它,最终把一场寻找父亲的私人旅程,变成了一场对整个民族记忆的公开拷问。   在村上春树的童年里,父亲就是一座沉默的孤岛。父亲的沉默是被两种创伤砸出来的。他小时候家里穷,被送走好几次,那种被扔掉的感觉早就刻进了骨头里。1938年,一张兵单把他扔进了中国战场,战后的他,成了个严厉、忧郁的父亲。   父亲每天早上都会对着一个小匣子诵经,这是一种无声的赎罪。当村上春树听到父亲讲起那个到死都面不改色的战俘时,他心里只有恐惧。他用尽全力去叛逆,把自己活成了父亲最不想要的样子。这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现实里说不通的话,村上春树都写进了小说里。他的书,就是他的考古现场,一铲子一铲子地挖着家里那段被沉默掩埋的历史。一开始还很隐晦,后来就越来越直接,《刺杀骑士团长》中他终于捅破了那层最厚的窗户纸,直接提了“南京大屠杀”。   他继承了父亲的伤痕,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惩罚自己,他甚至公开说“永不吃中国菜,永不生育”,因为他觉得,作为加害者的后代,罪孽早就写进了基因。   这些都是他为自己内心搭建的审判庭,他在一遍遍预演那个最坏的可能,父亲究竟是不是战犯?直到父亲2008年去世后,他才终于敢去现实里“考古”。   查阅兵役记录的结果,让他松了一大口气,又感到一阵心酸。他的父亲是后勤兵,到中国时,南京的血已经流干了。那一刻他才明白,父亲也是被战争碾碎的受害者。   当家里的迷雾散去,村上春树选择把这份“沉默的遗产”公之于众。他发现父亲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整个日本社会在战后集体沉默的缩影。他的忏悔,变成对整个民族责任的呼唤。   父亲的忏悔是每天清晨关起门来的诵经,而村上春树的忏悔,是向全世界大声疾呼。他批评日本政府的民族主义宣传是“廉价的酒”,他呼吁日本必须“道歉,一直到对方说可以了为止”。   2019年,日本换了新年号“令和”,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新的开始的氛围里。70岁的村上春树偏偏在这时候,发表了随笔《弃猫》。   文中父亲遗弃小猫,猫却自己找回了家。他给那些对历史抱有幻想的年轻人泼一盆冷水:历史是无法被轻易抛弃的,你丢掉它,它总会以某种方式再找回来。   历史记忆就像下雨,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淋到下一代身上。一个不敢正视过去的民族,只会在狂热的口号中,重蹈覆辙。   他好像在替父亲说,也在替整个日本说:只有敢回头看那些血淋淋的过去,一个国家才能有真正的未来。村上春树用他的一生证明:只有打破沉默,才能迎来真正的救赎。

0 阅读:35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