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后,特朗普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印度做出的决定,直戳他肺管子。8月28日,路透社爆料,从三位参与对印石油销售的贸易商那里得知,印度不光没有停止购买俄石油,还打算在9月把俄罗斯石油的进口量再提一提,预计比8月多10%到20%。 而且,莫迪近日还放了话,说不管外界压力多大,都会护住国内农民和小企业家的利益。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特朗普政府对印额外加征关税的政策生效前,美国总统曾四度致电印度总理莫迪,却全部遭到“拒接”。 这种外交上的冷遇,搭配印度公然扩大进口俄油的决定,无疑向华盛顿传递了强烈信号。 印度此次的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莫迪政府明确表示“不管外界压力多大,都会护住国内农民和小企业家的利益”,这道出了新兴经济体的普遍心声。 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本国利益优先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是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优势对印度极具吸引力,能够帮助遏制通胀、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在国内利益与外部压力之间,莫迪政府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最大的两家俄石油买家和石油部门对此保持沉默,这种“做而不说”的态度反映了印度外交的成熟——既不主动挑衅,也绝不屈服。 特朗普“肺管子”被戳中的多重含义。 印度增加俄油进口的决定所以直戳特朗普“肺管子”,是因为这一行动同时冲击了美国的多重战略意图: 其一,削弱了美国对俄制裁的有效性。 美国希望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经济,但作为重要经济体的印度拒绝配合,使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其二,动摇了美国同盟体系的可靠性。 印度作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如今在关键问题上自行其是,引发美国对盟友可靠性的担忧。 其三,冲击了美元石油体系。 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多采用本币结算,这种“去美元化”趋势长远可能动摇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 其四,彰显了美国单边主义工具的失效。 特朗普惯用的“电话外交”和关税大棒首次遭遇如此明显的冷落,显示美国强制外交的效力正在衰减。 印度此举代表了新兴经济体对外政策的重要转变。 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塑造,从追随西方到坚持战略自主。 这种转变背后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转化为外交上的更加自信。 印度拒绝屈服于美国压力,坚持自身国家利益的决定,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可以预见,未来国际舞台上将出现更多“不接电话”的场景,单极世界秩序正在加速走向多极化。 印度增加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决定,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传统上,中东、非洲和美洲是美国影响较大的能源市场,而如今俄罗斯能源正在亚洲开辟新市场,这种趋势将导致能源贸易路线和定价机制的重大调整。 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反映了全球秩序的重组。 二战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第一次面临如此广泛而公开的挑战,不仅来自传统竞争对手,还来自像印度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种重组不仅发生在能源领域,还延伸至金融体系(如替代SWIFT的支付机制)、安全架构(如区域安全合作新模式)和贸易网络(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世界正在悄然形成两套并行的体系:一套是美国主导的传统体系,另一套是新兴的多极化网络。 印度拒接特朗普电话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它反映了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危机。 美国面临的根本困境是: 既要维持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又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损害盟友利益; 既要要求他国服从美国外交目标,又不愿考虑他国的核心关切。 这种双重标准在外交实践中难以持续。 印度此次的回应表明,即使是以往被视为美国潜在盟友的国家,也不再愿意无条件配合美国议程。 值得思考的是,美国对外政策依赖的“胡萝卜加大棒”手段,正在失去效力。 当美国能够提供的“胡萝卜”(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安全保障)越来越少,而“大棒”(制裁、关税)越来越多时,其他国家合作的动力自然下降。 世界秩序向何处去? 印度拒绝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计划增加进口的决定,可能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分水岭事件。 它标志着单边强制外交的失效和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到来。 这一事件也引发我们思考: 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各国将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国际合作? 美国将如何调整其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现实? 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将在重构全球秩序中扮演什么角色? 最为关键的是,印度此次的抉择是否预示着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 未来将会形成什么样的新秩序替代它? 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国际观察者深思。
1天后,特朗普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印度做出的决定,直戳他肺管子。8月28日,路透社
全球秒报君
2025-08-30 12:25:49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