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一夜之间,印度对我们的态度开始转变! 一个屁颠颠去参加G7峰会的印度,可以说是灰头土脸的从西方亡者归来,才有了这个转变。 莫迪在G7峰会的角落合影中强颜欢笑,美国却在同一刻宣布对印度钢铁加征25%关税;加拿大以“调查锡克教事件”为由拒绝其入境,而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战机正在边境呼啸。 这场西方之行让印度彻底清醒:幻想成为棋手的附庸,终将在现实铁拳下沦为弃子 。 6月意大利G7峰会现场,莫迪遭遇三重羞辱:合影时被挤到边缘位置,美国商务部长当场宣布对印度钢铁、汽车零件加征25%关税,加拿大总理以“人权调查”为由拒绝其入境参会。 更致命的是经济连锁反应,关税令发布48小时内,印度塔塔钢铁股价暴跌14%,金奈汽车零件厂裁员5000人,西方承诺的120亿美元制造业转移资金至今仅到位3%。 这场峰会彻底撕碎印度“东西通吃”的幻想:当特朗普要求印度配合围堵中国时,德国总理却直言“印度营商环境不及越南”。 印度对华强硬的代价在莫迪回国后集中爆发。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导致印度90%电动车电池厂停工,盾构机断供使孟买地铁延期三年,甚至印度仿制药企因缺少中国原料药被迫缩减产能。 更荒诞的是“去中国化”反噬,印度电子制造商为替代中国零件多付380亿美元成本,本土手机售价反比进口机贵40%,引发消费者集体诉讼。 当印度工商联合会74%会员联名要求恢复对华合作时,莫迪终于低头:批准中企龙旗科技与印企合资建厂,默许中国工程师重返班加罗尔芯片生产线。 王毅8月访印的48小时内,中印达成20项协议,表面是外交突破,实则是精密利益交换。中方以三项让步撬动大局:解除稀土出口限制、开放盾构机供应、共享雅鲁藏布江水文数据。 印方则交出三重投名状:恢复直航、重开仁青岗边贸市场、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一中原则”。这种高效交易暴露莫迪的生存逻辑。 用边境妥协换取经济输血,借对华示好对冲美国关税。正如印媒嘲讽:“总理的强硬人设价值120亿美元,而中国给了1380亿贸易额。” 俄罗斯在中印回暖之际紧急入场,副外长喊话“重启中俄印三方机制”,却遭冷处理。莫迪的敷衍源于历史教训:2022年俄印用卢比结算石油,结果印度积压450亿卢比无法兑换,俄方转而要求人民币结算。 俄对巴军售更让印度如鲠在喉。这种“既想借俄抗美,又怕被俄算计”的矛盾,使印度在三方互动中格外谨慎,接受中国盾构机却取消400架中国无人机订单,配合金砖扩容却抵制人民币国际化。 当中印在谈判桌交锋时,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仁青岗口岸正拆除封锁栅栏。关闭五年的边贸市场重启首日,西藏商人运来20吨羊毛换取印度藏红花,单日交易额突破800万卢比。 加勒万河谷的牧民重新赶着牦牛穿越传统牧场,印军哨所罕见未加阻拦,政治博弈的输赢在炮弹射程内丈量,而普通人的生计只在炊烟升起时真实。 当莫迪在西方合影边缘强撑微笑时,喜马拉雅的山风正吹散边贸市场的铁锁;当美国关税重锤砸向塔塔钢铁时,班加罗尔的中国工程师正调试新的光刻机。依附者终将被弃若敝履,自主者方能主宰命运 。 印度此次转向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戳破“骑墙战略”的幻梦,当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与王毅的合作协议同时摆在桌面,新德里才看清谁是雪中送炭的伙伴,谁是落井下石的赌徒。 此刻,西藏的羊毛与印度的藏红花在仁青岗完成五年来的首次交易,那捆扎货物的麻绳,恰似捆绑两个文明古国的新纽带:它不够华美,却足够结实。
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就在今年8月
【7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