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女子带三个孩子去旅游,为满足小女儿心愿,扫码解锁了一辆哈啰亲子单车,

碧海潮生情自悠 2025-08-23 16:42:18

湖北武汉,一女子带三个孩子去旅游,为满足小女儿心愿,扫码解锁了一辆哈啰亲子单车,骑回酒店。不料,还车时,手机APP不断提示“不在运营区”,她推着车、带着孩子,在街头来回折腾近50分钟,却始终无法成功还车,最终还被扣了10元调度费。 事后得知,这种特殊车型竟有隐藏的“试点运营区”,而她开锁时对此毫不知情。虽然企业最终道歉并退款,但女子觉得体验感差点意思。 据澎湃新闻8月20日报道,王薇(化名)女士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旅游。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夜幕初降,华灯璀璨,他们所在的酒店距离某知名步行街仅有不到一公里的路程。 看着身边穿梭的共享单车,她4岁的小女儿蕊蕊(化名)被一辆配有醒目宝宝椅的“哈啰亲子车”吸引了,嚷嚷着要坐。 出于对孩子的宠爱,也为了增添一段温馨的骑行回忆,王薇女士欣然同意。 她掏出手机,熟练地扫描了车身上的二维码,随着“嘀”的一声,车锁应声打开,她将蕊蕊稳妥地安置在宝宝椅上,让另外两个孩子跟在身边,一行人怀着愉悦的心情,朝着酒店的方向慢悠悠地骑去。 这段路程很短,骑行不过五六分钟,然而,当王薇女士抵达酒店门口熟悉的街角,准备结束行程时,烦恼开始了。 她按照App的提示操作还车,手机屏幕却弹出了令人困惑的提示:“您不在运营区内,无法还车”。 王薇很是不解,因为刚才还能开锁呢?以为是停车位置不够精准,她推着车,前后左右地微调,试图将单车严丝合缝地停入地图上显示的虚拟P点。 但无论她如何尝试,App始终冷酷地显示着同一个结果:“不在运营区内”。 接下来,根据哈啰单车App后续重新刷新提供的其他几个还车点建议,她拖着孩子们,推着这辆仿佛被“诅咒”了的单车,在酒店周边来回寻找。 一会儿App指引向东,骑过去发现无法归还;一会儿又提示向西,结果依旧令人失望。 原本几分钟的轻松路程,她和孩子们足足耗费了将近50分钟,在夏夜的闷热中来回折腾,最终,虽然车总算还上了,但系统依然从她的账户中扣除了10元的“车辆调度费”。 身体的疲惫、孩子的哭闹、加上这种难以言说的憋屈,让她最终选择将这段经历发布到网上,并非为了那10元钱,而是希望共享单车企业能重视用户体验,别再让其他用户遭遇类似的窘境。 视频中,王薇女士充满了无奈和气愤说道:“这是故意要挣我的调度费是吗?” 之后,哈啰单车官方介入,经核查,王薇女士开锁的车辆是“试点运营的亲子车”,而她开锁的地点,其实已经在该类特色车型的“试点运营范围”之外。 后来,根据公司的“用户关怀政策”,系统已自动免除了其调度费,用户最终仅支付了正常的骑行费用。 那么,从法律角度,这件事如何看待呢? 1、首先,王薇女士扫描二维码,成功开锁哈啰单车的那一刻,她与哈啰单车运营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即已确立,达成运输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483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王薇女士通过App发出要约,哈啰公司通过开锁行为作出承诺,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 哈啰公司有义务向王薇女士提供一辆状况良好、可供安全骑行的单车,并提供一个明确、可达、合理的还车地点,而王薇女士则有义务支付相应的骑行费用,并遵守约定的用车、还车规则。 在还车环节,王薇女士认为其已在合理地点终止合同,却因哈啰公司设置的还车条件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导致被额外扣费。 2、其次,哈啰公司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哈啰公司辩称,王薇女士开锁的“亲子车”属于试点车型,其运营区与普通单车不同,而王女士的开锁地点已在试点运营区外。 但是,如果“亲子车”有特殊的、更狭窄的“试点运营区”,哈啰公司必须在用户扫码开锁的最关键环节,以弹窗、高亮文字、强制阅读等无法忽略的方式明确提示,而非将其隐藏在冗长的用户协议中,或仅在普通地图上以不清晰的图例标注。 从王薇女士的遭遇来看,她在开锁时显然未能获知这一重要限制,导致其基于对普通单车运营区的认知做出了错误的使用决定,哈啰公司未能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存在过错,或要承担违约责任。 3、最后,王薇女士被扣除的10元“调度费”,其性质是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不合理。 在本案中,王薇女士并非恶意违规,她是在可开锁区域内正常开锁,并试图在起始点附近的合理区域内还车,无法还车的根本原因在于哈啰公司系统设置的运营区信息不准确、相互矛盾或提示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适用“调度费”条款,显然不合理地加重了消费者的责任,该条款属于格式条款,在此具体情形下的适用应被认定为无效。 所以,哈啰公司无权收取调度费。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碧海潮生情自悠

碧海潮生情自悠

碧海潮生情自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