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同时,其妻杨氏也被送进教坊司,遭官兵蹂躏,就连他4岁的女儿也被朱棣下令,卖进了妓院。 铁铉,1366年出生在河南邓州,家里是元朝色目人的后裔,祖上从中亚迁来,带着点外族血统。他从小就聪明,读书很有一套,后来考进国子监,算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洪武年间,他先是做了礼科给事中,后来调到都督府当断事,专门处理案子。他脑子活、判案公道,很快就混出了名堂,连朱元璋都觉得这小子不错,亲自给他取了个表字“鼎石”,意思是稳如鼎、硬如石。 建文帝上台后,铁铉升了山东参政,管地方政务。他干得干净利落,老百姓都挺喜欢他。1399年,朱棣起兵造反,铁铉站建文帝这边,死心塌地保皇室。1400年的济南保卫战是他最硬气的一仗,带着都指挥盛庸守城,硬是扛了朱棣三个多月。后来南京失守,他被抓,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他没半点动摇,最后落了个惨烈的下场。 铁铉这人,骨子里是那种“忠”字当头的家伙。他支持建文帝,不是因为私交,而是觉得正统不能丢。济南保卫战里,他用尽心思,诈降、设伏,甚至拿朱元璋的神牌压朱棣,可见他脑子多灵光。可惜,建文帝这边大势已去,他再怎么拼也翻不了盘。1402年被俘后,朱棣给他机会投降,他硬是梗着脖子骂回去,摆明了不怕死。这份死磕到底的劲儿,搁现在看,既让人佩服,又有点替他惋惜——值吗?家破人亡换来的,是不是只是个空名声? 铁铉的下场惨得没法说。1402年秋,他在南京被处决,先是割耳鼻,然后凌迟,最后扔进油锅炸,朱棣这是要把他挫骨扬灰啊。他的死不是简单的惩罚,更像是朱棣对外宣示:谁敢跟我作对,就得这么死。他的妻子杨氏,本是个贤惠的女人,却被送进教坊司,成了官兵的玩物,没多久就病死了。最让人揪心的是4岁的铁秀英,小小年纪被卖进妓院,学歌舞,长大后还得面对各种不堪的压力。这一家人,真的是被权力碾得渣都不剩。 铁秀英这丫头,才4岁就没了爹妈,命运够狠的。在教坊司里,她被逼着学艺,长得漂亮又成了她的罪。她爹的倔强她一点没少继承,卖艺不卖身,硬扛着鸨母的打骂和断粮。据说她挺了过来,后来靠着父亲旧友的帮忙,永乐皇帝才放了她一马,还给她安排了门亲事,总算逃出苦海。这孩子虽小,但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真跟铁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朱棣这人,心狠手辣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搞靖难之役,表面上是争皇位,其实也是憋着一股火,非得证明自己比建文帝强。铁铉这么个硬骨头,对他来说就是眼中钉,不弄死不解恨。把杨氏和铁秀英也搭进去,不是单纯的报复,更像是在杀鸡儆猴,让其他反对他的人看看,下场有多惨。他这招够毒,确实震住了不少人,可也让他在历史上落了个冷血的名声。 铁铉死后,后人对他评价挺高。南明追封他为太保,谥号“忠襄”,清朝乾隆又加了个“忠定”,算是彻底肯定了他的忠义。在山东济南,老百姓把他当保护神,建了“铁公祠”,尤其是大明湖边那个,香火一直没断过。铁秀英的事迹也传了下来,虽然没她爹那么出名,但那份韧性也让人敬佩。这一家人的故事,成了忠义的标杆,搁谁听都得感慨两句。 铁铉的忠诚,到底是啥支撑着?他守的是建文帝,还是自己的信念?这事搁现在不好说,有人觉得他死得值,是条汉子;有人觉得他太轴,害了全家。杨氏和铁秀英的苦,又是谁该负责?朱棣的狠辣,固然让人恨得牙痒,可铁铉的选择,也让人忍不住想问:要是他服个软,会不会不一样?历史没如果,但这问题真挺扎心。忠义这东西,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可真不是人人都扛得住。 铁铉一家的事,搁在1402年那会儿,是个悲剧,可放长远看,又不只是悲剧。铁铉用命换来的,是后人对忠义的念想;铁秀英熬出来的,是人性里那点不屈的光。这故事听着沉重,却也让人觉得有点热血。权力再狠,也压不垮人的骨气。这一家人,硬是给历史留了道痕,提醒后人想想,什么叫值,什么叫不值。
洪武二十三年,76岁的韩国公李善长要娶第8房小妾,新娘比自己小了58岁。朱元璋命
【5评论】【10点赞】
yyy
永乐个屁,朱重八和他那一帮混账儿子每一个好鸟
一天天 回复 08-19 14:58
[抠鼻][狗头]
用户10xxx09
朱棣这方面确实不干人事得位不正
小菜鸡
人家家务事,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