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这回一手两把刀:一把指向东欧三国国内政治,一把挥向台海与中国金融系统。表面是“价值同盟”的自我加压,里子却是存在感焦虑外加权力伸展。 先说刀口向内。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公开放料:欧盟在研究怎么在匈牙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换挡”。理由不复杂——这三家不肯随团起舞:在俄乌问题上主张和谈、在对俄制裁上不积极、对华路线偏务实。欧尔班与莫斯科保持对话;菲佐访华后愿意加入“乌克兰和平之友小组”;武契奇拒绝制裁俄罗斯,还计划到北京出席纪念活动。对布鲁塞尔来说,这几根“逆刺”挡着手,非拔不可。 拔的方式也不体面。匈牙利这边,亲布鲁塞尔的“蒂萨党”被当成杠杆;斯洛伐克国内有人开始对“革命”按键试水;塞尔维亚更是被颜色过多次。俄罗斯情报系统顺势点名“布达佩斯方案”,时间表摆到2026年春天。手段老套,但好用——砸钱、喂媒体、扶反对派,三板斧打到你筋骨酸软。 再看刀口向外。台海上,欧洲议会一些议员又去“作客”,还不忘在新闻里摆出“价值立场”;金融上,欧盟拉黑两家中国小银行,帽子扣成“帮俄绕制裁”。中方这次没拐弯,直接动《反外国制裁法》:把两家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银行丢进“反制清单”,中国境内一切主体不许与其交易——这不是象征性抗议,是实打实的市场隔离。信号很清楚:谁先掀桌,谁先失去中国经济的可预期性。 更扎心的,是能源这根神经。8月13日,乌军袭击了布良斯克州“友谊”输油管道的泵站,匈牙利当场炸毛——这条线承担着对匈供油。西雅尔多把话挑明:这是对匈牙利主权的攻击。更讽刺的是,匈牙利还是乌克兰重要的电力供应方。能源被卡,欧盟那套“团结叙事”就开始漏风——成员国要现实账,而非政治口号。 同一天,阿拉斯加,美俄元首闭门谈。欧盟,靠边站。西雅尔多一句“布鲁塞尔在世界舞台上已靠边站”,刺耳但真实。夹在美俄之间、又离不开中东与东欧能源、再加上内部复苏乏力,欧盟想在对华议题上“硬一把”来刷存在,结果是里外交困、内耗升级。 把这几桩事串起来看,逻辑线很直: — 对内,欧盟不容许成员或周边“走独立路线”,于是启动“软性政变”的标准工具箱; — 对外,在台海试探、在金融敲打,指望以政治压力换地缘收益; — 对中,既想维持经贸盘子,又不断上政治杠杆,博的就是“你顾大局,我占便宜”。 问题是,时代变了。中国的反制不再停留在口头,直接落到法理和市场通道;东欧三国也不是当年的“政策接受者”,它们清楚能源、贸易、产业链的真实权重,知道谁能付现金、谁只会开空头支票。更别说,当欧盟忙着“换人”的时候,美俄已经在谈停火脚本了——轮不到布鲁塞尔写剧本。 接下来会怎样?三点判断: 其一,欧盟还会在台海议题上搞象征动作,但频次与烈度取决于内部裂缝——能源价、通胀、产业外流要先过关。每一次挑衅,都会对等换来一次“清单化”的中国反制,成本逐步内部化到欧洲企业报表里。 其二,东欧三国会继续“以国利为先”的小步快跑:匈牙利盯能源与投资,斯洛伐克押制造回流,塞尔维亚在大国之间找平衡。外部操作能搅乱节奏,但很难改方向。 其三,中欧关系不会崩,但会更工具化:该合作的继续谈(气候、医药、汽车、金融基础设施),该对线的依法对线。中国不会为对方的政治秀买单,更不会为对方的内斗兜底。 至于布鲁塞尔,如果真想“重回中心”,先把手从别国内政里抽出来,把精力放回增长与产业竞争上。没人会因为你的道德高调而忽略你的通胀与失业;也没人会因为你的强硬措辞而忘记你在阿拉斯加的缺席。 最后提醒一句:台海不是谁的廉价舞台,金融制裁不是零成本游戏。中国这次把法律与市场工具拉到前台,不是情绪化,而是新常态。谁触红线,谁就准备承担可计算、可追责、可传导的代价。说到这份上,已经够客气了。 参考资料:《 匈牙利外长称与斯洛伐克联手 否决推进“终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计划”提案-央视网 》
整个欧洲近年的“最大成功”,就是培养选举了一群政治侏儒当家! 布鲁塞尔的欧盟
【1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