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1岁男子结婚当天,脑梗住院,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女子取走男子卡内110万补偿款后,又将继女告上法庭,要求分割男子和继女的共有房产,主张房子给继女所有,由继女支付106万折价款给他们。可继女却说女子一年半内取走父亲全部存款,父亲每月有6000工资,住养老院,病情平稳,无需处理房产,并要求变更父亲的监护权,法院判了。 法庭上,继母任芳和继女王静再次对峙,这已经是几年内她们的第二次交手。这一次,两人争夺的是瘫痪在床的王老伯名下最后一份大额资产,一套他与女儿王静共有的安置房。 作为王老伯的监护人,任芳率先发难。她要求法院强制分割房产,并让王静支付超过106万的折价款。原因是王老伯需要钱来支付高昂的养老和医疗费。 王静的反击远比她想象的更猛烈。她递交了一份反诉状,请求法院撤换任芳的监护人资格。王静抛出了一个让全场哗然的事实。 在过去一年半里,父亲王老伯账户里那笔110万的拆迁款,已经在继母任芳的操作下,通过ATM机每日取现的方式,被一笔一笔搬空,账上余额仅剩42.29元。 时间拨回2016年。那一年,离婚独居二十多年的王老伯,不顾老母亲的极力劝阻,坚持要和比自己小16岁的任芳结婚。母亲很担忧:“她比你小那么多,图你什么?” 就在婚礼当天,王老伯突然口齿不清,身体瘫软,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脑梗。新婚之夜,是在医院的急诊室里度过的。此后三年,王老伯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反复发作的脑梗最终在2019年彻底摧毁了他,让他成了一个意识模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 经司法鉴定,王老伯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法律,配偶是第一顺位监护人,任芳通过诉讼,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监护权,全面接管了王老伯的所有事务。 监护权到手,任芳也掌握了法律上的主动权。2020年,王家的老宅拆迁,父女俩共获得一套安置房和200多万现金补偿。 刚成为监护人的任芳,立刻代表丈夫将继女王静告上法庭,要求分割财产。法院最终判决,安置房由父女各占一半份额,210万补偿款中,王老伯分得110万,王静分得90万。 王静心里不是滋味,但也只能接受,毕竟任芳是父亲法律上的妻子。她当时天真地想,继母手握父亲的110万存款,加上父亲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住在养老院的开销绰绰有余,这场家庭纷争大概能到此为止了。 可她没想到,分钱只是开始,分房才是任芳的下一个目标。仅仅一年后,任芳再次提起诉讼,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面对继母的步步紧逼,王静不再退让。法庭上,任芳解释说,取走110万是为了“存到湖南老家银行,利息更高”。可这个说法在银行流水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法院查明,任芳自己名下只有70多万元存款,近40万元凭空消失。 她辩称这笔钱用于支付王老伯的养老院费用,却拿不出任何一张缴费单据,王老伯每月6000元的退休金足以覆盖日常开销,一年半额外花掉40万,这笔账无论如何都对不上。 最终,法律的天平给出了裁决,关于监护权,法院认定任芳擅自转移大额财产且去向不明,已对王老伯的财产构成了“现实危险”。 不过,法院并未完全剥夺她的监护权,而是做出了一项巧妙的判决:由女儿王静与继母任芳共同担任监护人。这意味着,今后任何关于王老伯的财产处置,都必须两人共同决定,形成法律上的制衡。 至于分割房产的诉求,法院则依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予以驳回。法官认为,王老伯目前病情平稳,养老院的照护也正常,根本不存在需要立即卖房套现的“重大理由”或“切实需求”。任芳的诉求,显然不符合保护被监护人利益的初衷。 当然,法官也补充说明,驳回不代表永远不能分割。将来如果王老伯确实出现重大医疗需求,法院依然会支持依法处置财产,家庭监护的核心,从来不是争夺一个名分,而是看谁能真正为失能的亲人撑起一片天。 王老伯的悲剧警示世人:婚姻自由不等于财产无防,尤其在涉及重大资产时,提前做好财产公证或意定监护安排,才是对亲情与婚姻的双重负责。 信源:法治进行时
四川内江,70多岁老太在饭店当众掀一女子的短裤,女子用手阻拦,还被老太打了一拳。
【231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