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

熹然说历史 2025-08-15 23:17:06

抗战中,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开会,手枪队长冯冠奎走进来,黄微笑示意对方坐下,不料冯迅速拔枪击倒黄骅,其他几人正要反应,冯又是一个速射,会议室内的11人纷纷倒下。 1943年的那个黄昏,大赵村的会议室里正商讨着抗日大计,谁也没想到死神已经悄然逼近。当熟悉的手枪队长冯冠奎推门而入时,黄骅副司令像往常一样微笑示意,这个善意的手势却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动作。 这起震惊冀鲁边区的血案,要从两个男人的恩怨说起。黄骅和邢仁甫,一个清廉正直,一个贪图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念注定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于湖北阳新县,17岁就投身革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41年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后,他坚持与战士同甘共苦,即使身体虚弱可以享受特殊待遇,他也坚决拒绝,这种作风在部队中威望很高。 邢仁甫本来也是个抗日英雄,早期表现不错,但权力让他迷失了方向。他私吞公款三万多元,娶了宣传队女队员宋魁玲做小老婆,还在望子岛修建个人安乐窝。这些腐化行为自然引起了黄骅的批评,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真正让邢仁甫动杀心的是1943年春天的一纸调令。党中央决定调他去延安学习,让黄骅接任司令员职务。邢仁甫认定是黄骅在背后告状,想要夺他的权,于是开始策划这起血案。 冯冠奎是个惯匪出身,后来当过汉奸,被邢仁甫收编后提拔为手枪队长。这家伙屡犯军纪,但邢仁甫一直包庇他,两人早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邢仁甫找到冯冠奎,许诺给他银子和官职,让他在军区开会时动手。 1943年6月30日下午6时许,黄骅在大赵村主持召开侦察通讯会议,讨论秋季反扫荡计划。参会的都是军区重要干部,包括参谋主任陆成道、锄奸科长陈彪等人,大家正专心讨论着军事部署。 冯冠奎带着11个手下从冯家堡赶到大赵村,直奔黄骅住处。他进院就问卫兵黄副司令在哪,卫兵毫无戒备地告诉他在正房开会。冯冠奎双手提着两把匣子枪冲进会议室,对着低头看文件的黄骅大喝”不准动!“随即开枪击中头部。 血案发生得太突然了,围坐在八仙桌前的干部们毫无防备,齐跃庭、迟田等人刚要反击就被冯冠奎的手下抢先开火击倒。整个会议室瞬间血肉横飞,黄骅与其他6位同志当场牺牲,还有4人重伤。 警卫员李天佑听到枪声赶来,被冯冠奎一枪撩倒。警卫连长姜玉山参加追击时击中了冯冠奎的胳膊,这家伙一边捂着伤口一边大喊:“别打枪!这是邢司令叫干的!”这句话如雷贯耳,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案发后邢仁甫装模作样地表示愤慨,发出通缉令要抓冯冠奎,还在黄骅葬礼上假惺惺地抹眼泪。但军区的同志都知道冯冠奎是邢仁甫的亲信,这出戏演得太假了。 很快就有群众来信反映,冯冠奎逃到冯家堡后到处骂娘,说邢仁甫让他杀黄骅,答应给银子给官职,结果胳膊中枪后就不管了。证据越来越多,邢仁甫的阴谋彻底败露。 走投无路的邢仁甫干脆公开叛变,先投靠国民党被委任为”挺进第一纵队司令”,但回到望子岛时发现已经人去楼空,成了光杆司令。后来又跑到天津投降日军当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成了军统特务。 1950年9月7日,在盐山县城东万人公审大会上,随着一声枪响,邢仁甫这个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冯冠奎在抗战中因为反复横跳被伪军杀死,其他主谋也都落网受到惩罚。 为纪念黄骅烈士,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后来又改为黄骅市。如今在大赵村惨案遗址,黄骅烈士的雕像依然矗立,提醒人们铭记这段历史。 这起血案说到底就是权力腐蚀人心的典型例子。邢仁甫从抗日英雄堕落为汉奸叛徒,黄骅却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就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这段血淋淋的历史至今读来仍让人震撼,你觉得是什么让邢仁甫从英雄变成了叛徒?在权力面前,人性经得起考验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