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5年8月15日,我们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建文说法社会 2025-08-14 06:36:4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5年8月15日,我们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天,不仅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检阅,更是向全体国人发出的绿色动员令。 🌱千年传承的生态智慧 早在汉代,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四时月令诏条》便以法令形式规定:"孟春毋伐材木,仲夏毋焚山林" 。这种"养用结合"的理念,比西方现代环保意识早了近两千年。唐代《唐律疏议》更明确:"诸占固山野陂湖之利者,杖六十",将生态保护纳入严刑峻法。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告诉我们:敬畏自然,方能永续发展。 🌲改写命运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蜕变堪称史诗。上世纪60年代,这里"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森林覆盖率从11.4%跃升至82%,每年固碳86万吨,为京津筑起绿色长城。浙江"千万工程"则让2.7万个村庄蝶变:安吉余村关停矿山发展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至6.5万元;桐庐环溪村整治水系后,民宿年营收超亿元 。这些实践印证: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 🌍全球镜鉴的中国方案 德国用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59.4%,其风电装机容量相当于三峡电站的3倍;日本上胜町将垃圾分类细化为45小类,垃圾回收率高达81%,连一次性筷子都能循环再生为纸张。而中国,正以年均造林1亿亩的速度,让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的10%增至24%。这些数据背后,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今天,当我们在城市公园漫步,在乡村民宿小住,在直播间选购生态农产品时,都在书写生态文明的新篇章。从汉代竹简到现代法典,从塞罕坝林海到浙江美丽乡村,从德国风车到日本分类箱——守护生态,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信息来源:光明网,新华网

0 阅读:0
建文说法社会

建文说法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