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那场中美谈判,落幕得不声不响。白宫装聋作哑,贝森特丢了几句“还在评估”

剑指天涯问录 2025-08-13 18:45:28

斯德哥尔摩那场中美谈判,落幕得不声不响。白宫装聋作哑,贝森特丢了几句“还在评估”的场面话,连联合声明都被拖到“关税休战期”压哨点才从抽屉里掏出来。到点就签,特朗普别无选择——这回他没赢,只是止损。 签完字,姿态立刻翻面:对内摆强硬、对外找筹码,电话打到莫斯科,话题绕到乌克兰;对华风声变凉,仿佛刚刚那页纸不存在。可市场只认结果——这轮延长的实操是:美方再次暂停90天加征那24%的额外关税,但保留10%的基准税率;中方同步撤回上一轮反制关税,若干非关税举措也暂按下。更关键的是,商务部把“不可靠实体清单”里几批美企做了分流处理:4月4日那批16家暂停制裁90天,4月9日那批12家直接解除;涉及军工、芯片的公司,允许在审核后与中企发生交易。口径和此前日内瓦那次谈出的框架很像——该松的松、该看表的继续看表。 别被“续期”两个字骗了,以为风平浪静。真正刺眼的是特朗普随后放的两记“旁门左道”。 第一记,豆子。关税打到今天,中国早就把进口篮子挪到了巴西、阿根廷,饲料端也在降豆粕占比、找替代油。美国农场这边库存越堆越高,选举脚步越近,红州焦虑越重。于是总统亲自下场推销,隔空喊话“中国把采购量翻四倍”。优越感照旧,算术却是旧账:市场不是闹市口拍脑袋的交易所,谁给稳定和确定性,谁拿订单。把农民的票仓焦虑包成“对华施压”的豪言,看上去勇猛,解决不了产地价跌和物流堆港。 第二记,芯片过路费。拜会了黄仁勋之后,白宫开始琢磨一条“快车道”:允许英伟达、AMD向中国供货阉割版(H20、Blackwell平台之流),条件是——营业收入抽成,起初要20%,谈着谈着落在15%;牌照审批卡口再给你放一放。说好听是“平衡国家安全与商业利益”,说直白点,这更像收买路钱。英伟达要业绩、要中国市场,积压的出口许可证又慢得要命,只能咬牙点头。美国国内有人骂“泄露国家安全”,特朗普不在乎,他看的是现金流与选票。 这两步棋合在一起,就是一套熟悉的路数:把结构性难题拆成几张可签的小单子,用豆子喂票仓、用抽成润财政,顺便在话术上维持“对华强硬”。真问题一个都没动——供应链重塑、关税长期化、技术封锁的边界感,统统被推迟到下一轮谈判桌。 再看中方的回合。延长休战,不是让步,是换时间。大宗进口继续分散化,农产品、能源两头走;技术侧加码“去卡点化”,能自己上的自己上,不能上的,用市场体量做换算。对“不可靠实体”的处理也算精准:给出合规通道,但把阀门握在手里,谁先守规谁先做生意。说白了,竞争归竞争,门没关死;可这门并非自由进出,而是按规矩来。 未来这场博弈会怎么走?别做一厢情愿的预言,先看三条冷冰冰的线: ——关税,会长期化。暂停90天这种“滴灌式延长”会反复出现,成为美国财政与政治周期的拨杆;企业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做确定。 ——技术,会主战场化。美国不会愿意看到中国在高端算力上追平,所以“可用不可强”的阉割出口,会伴随更细致的清单管理;对中国而言,唯有把关键链条拉到自己手里,才叫底气。 ——叙事,会两极化。特朗普需要“胜利故事”,欧盟需要“原则叙述”,资本需要“预期锚”。这三种叙事交叠,才是价格、订单与汇率背后的真正变量。 有人问,这轮谈下来,中美算缓和了吗?我只说一句:斗而不破,是现状,也是双方的共同选择。贸易上做减法,产业上做加法,安全上做边界。谁把这三件事的节奏拿稳,谁在下一轮能讲得更响。 最后,别被噪音牵着走。白宫会继续摆“联俄抗中”的剪影,克里姆林宫会继续用战场制造谈判筹码,社交媒体会继续制造“关税立刻清零/全面脱钩”的幻觉。真实世界里,合同一页一页签、产线一条一条改、算力一瓦一瓦攒。能让你活下去、活得更稳的,从来不是口号,是手里的订单和手上的工艺。 参考资料:《 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新华网客户端 》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