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直在隐忍,一直在找机会。这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国家,请铭记,日本的最终目标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在文化的角度看,日本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自大明朝以来,日本持续地试探着中国的动向。这种试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初,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达到顶峰。虽然在1945年,日本因战争失败而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野心已经消失。策划着针对中国的终极目标。 一说起日本,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美国的小跟班”。没错,表面上看,它对美国那是相当“恭顺”,在国际上步步紧随。但它就像一头潜伏在草丛里的狼,暂时跟着狮子混口饭吃,但眼睛,始终死死盯着东方那片最肥沃的草原。 大明朝时的“倭寇”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以为就是一帮海盗,其实远不止那么简单。那里面就有日本各路诸侯的影子,是他们对富庶中国的一次长期、低成本的骚扰和试探。到了丰臣秀吉,那就不再是试探了,直接动用国力两次入侵朝鲜,目标是啥?“图朝鲜,窥视中华”,这可是写在他们自己史书里的。 这种深入骨髓的觊觎,在近代达到了顶峰。从甲午战争的炮声,到卢沟桥的枪响,再到南京城的血泪,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一步比一步狠,一次比一次贪婪。他们要的,从来不只是一城一地,而是要彻底打断我们的脊梁,实现它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1945年,两颗原子弹让它签了投降书。很多人松了口气,觉得这下总该老实了。可咱得明白,战败不等于认输,投降更不代表野心的终结。它只是把獠牙暂时收了起来,换了张“和平发展”的面具,继续潜伏,等待下一个机会。 就在今年,日本的防卫预算已经飙到了接近10万亿日元(约合700多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占GDP的比重朝着2%的目标一路狂奔。一个口口声声说要和平的国家,需要花这么多钱在军备上吗?钱是最诚实的,它流向哪里,心就在哪里。这笔钱,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进攻”做准备。 过去,日本自卫队总强调“专守防卫”,就是说别人打到家门口我才还手。现在呢?这块遮羞布被他们自己扯掉了。日本正在加紧部署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防区外导弹”,比如升级版的12式岸舰导弹。这些导弹计划在今明两年部署在九州等地,它的射程能覆盖到哪?能直接打到我们中国的沿海地区。这已经不是“专守防卫”了,这是赤裸裸的“反击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先发制人”的资本。朝鲜前几天都公开怒斥,说这是“极其危险的想法”。 打开地图看看“西南诸岛”(也就是他们说的“南西诸岛”),从九州到冲绳,再到离我们台湾省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像一条锁链。就在上个月,日本自卫队开始将鱼鹰运输机部署到佐贺县的新基地,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这条岛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各种反舰、防空导弹部队不断进驻,今年3月还专门成立了“海上输送群”,就是为了在战时能快速把部队和弹药运到这条阵线上。这已经不是在防卫本土,而是在构建一个前沿干预的阵地,目标是谁,不言而喻。 它这么干,美国不管吗?这恰恰是日本最高明的地方。它把所有这些扩军备战的行为,都包装在“应对中国威胁”、“巩固日美同盟”的框架下。 美国希望它当“亚太马前卒”,牵制中国。日本就顺水推舟,喊着“大哥你放心”,一边积极参与各种联合军演,比如“一个战区”的构想,想把美日澳菲韩都捆绑在一起;一边打着“经济安全”的旗号,在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配合美国搞“去中国化”的供应链。 表面看,它是在为美国火中取栗。但实际上,美国给的每一分支持,都被它变成了强化自身实力的砖瓦。它借着“中国威胁论”这股东风,名正言顺地修改了和平宪法,发展了进攻性武器,实现了海外派兵。美国以为养了条忠犬,殊不知是在给一头狼喂肉,等它长得足够强壮,或者美国这个“主人”显出疲态时,第一个反噬的会是谁?别忘了,珍珠港的记忆,日本人可比美国人记得清楚。 要真正看懂日本,不能只看军事和政治,必须深入到文化和国民心态的层面。日本和我们,是搬不走的邻居,文化上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它学习了我们的文字、制度、哲学,可以说,中华文明是它的“文化母体”。 但也正因如此,它内心深处有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结”。既有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又有一种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强烈冲动,甚至是一种超越“老师傅”的执念。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它虚心学习,积极派遣唐使;当中国衰弱的时候,它就毫不犹豫地扑上来,想取而代之。 这种心态,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关注,是全方位、深入骨髓的。它研究我们,可能比我们研究自己还要细致。我们每一次的崛起,每一次的波折,都牵动着它最敏感的神经。它最怕看到的,就是一个团结、强大、自信的中国,因为那将彻底击碎它成为亚洲主导的野心。它的最终目标,不是远在天边的美国,而是卧榻之侧的我们。这既是地缘政治的必然,也是千年文化纠缠的宿命。
日本一直在隐忍,一直在找机会。这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国家,请铭记,日本的最终目标不是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3 16:24: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