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让他道歉,他却说: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活到92岁高寿从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2 18:25:15

他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让他道歉,他却说: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活到92岁高寿从不后悔做当年那件事。2005年,日本官方要求美国前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向日本人下跪道歉。原因是当年他驾驶飞机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杀死了20万日本人。保罗蒂贝茨闻言冷冷一笑,说道:“我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想让我道歉,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 我们站在战争结束80周年的节点上回看,会发现蒂贝茨这句话问得是多么一针见血。这些年,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日本的一些政客,还在年复一年地“拜鬼”;看到了他们的新版教科书,还在想方设法地模糊、淡化甚至否认当年的侵略罪行,把“侵略”改成“进入”,把“南京大屠杀”的惨烈数字标注为“尚存争议”。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战争的唯一受害者,每年在广岛、长崎搞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全世界宣扬核爆的痛苦,却绝口不提这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他们忘了,或者说,是假装忘了。 蒂贝茨可没忘。他被称为“美国最好的飞行员”,不是浪得虚名。二战时,他驾着轰炸机在欧洲和北非上空玩命,技术好到能把飞机“停在半空”。正是因为这股子牛劲,他被选中执行那个终极任务——“曼哈顿计划”。 当时的美军高层,头疼得不行。太平洋战场成了血肉磨坊,一个硫磺岛,美军就填进去近七千条人命;冲绳一战,美军伤亡一万二,日军加上平民伤亡超过二十万。日本已经疯了,全民“玉碎”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如果要登陆日本本土,美军的伤亡报告上,数字可能会飙到一百万。 战争打到这份上,比的已经不光是武器,更是人性。一边是想尽快结束战争,让更多士兵能活着回家的盟军;另一边是绑架了整个民族,准备拉着所有人陪葬的军国主义。 蒂贝茨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投下那颗炸弹会杀死很多人,但他更清楚,这一炸,能把整个人类文明从失控的战争边缘拉回来,能救下更多的人。这笔账,他算得清清楚楚。所以,1945年8月6日,他驾驶着以母亲名字命名的“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没有丝毫犹豫。 43秒后,广岛升起了蘑菇云。战争的终结,进入了倒计时。 战后,蒂贝茨看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那些影像让他更加坚信,他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他常说,自己就像一个医生,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动手术,虽然过程血腥,但目的是救人。 可笑的是,有些日本人似乎永远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边要求飞行员道歉,一边却对那些真正的刽子手百般纵容。比如那个叫渡边弘光的战俘营看守,虐待战俘的手段极其残忍。美国奥运选手赞贝里尼被他折磨得生不如死,鼻子被生生打断,还被逼着举着沉重的木头,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战后,这个渡边弘光被列为甲级战犯,却靠着装死和躲藏逃脱了审判。直到1952年所有指控被取消,他才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成了富商,生儿育女。面对采访,他毫无悔意,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还说自己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他们总能找到一万个理由为自己开脱,却从不肯正视自己犯下的罪。 当然,也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这样。昭和天皇的亲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就是个例外。1943年,他以参谋身份来到南京。在中国的一年,让他彻底看清了日军的残暴。他后来在报告里直言不讳地写道,日军的所作所为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而中共领导的军队“军纪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 回国后,他成了坚定的反战派,甚至想搞暗杀来终止战争。战后,他更是公开向中国人民道歉,说:“我的良知现在仍然令我很伤痛。” 一个亲王,良知尚存;而一个国家,却似乎在集体失忆。这不是很讽刺吗? 蒂贝茨活到了92岁,2007年安然离世。他留下遗言,不开追悼会,不立墓碑,把骨灰撒进他热爱的英吉利海峡。他不想让自己的安息之地,成为某些人用来作秀和抗议的舞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说,自己晚上睡得很好,从未后悔过。 是啊,该后悔、该夜不能寐的,根本不是他。而是那些发动战争,至今还不肯承认罪责的人。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有人费尽心机地让你忘记,人为什么会死。只要日本一天不真诚地向中国、向所有被他们伤害过的亚洲国家道歉,那么蒂贝茨那句振聋发聩的质问,就会永远悬在他们头顶:“你们向中国道歉了吗?” 这个问题,我们替他一直问下去。

0 阅读:1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