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艾滋病遍地成灾,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能够存活?南非总统曾说:“艾滋病有啥可怕的,洗个热水澡不就完事了!” 非洲这片土地简直是艾滋病的 “重灾区”。作为艾滋病的发源地,这里的感染者数量常年占据全球 70% 以上。最早这病毒只在黑猩猩身上待着,结果不知咋地就跨物种传到了人类身上。上世纪 80 年代艾滋病开始在非洲蔓延时,人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啥 “妖魔鬼怪”,只看到好好的人突然变得皮包骨头,发烧腹泻止不住,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 随着科学研究的推进,人们逐渐明白,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让身体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一旦免疫系统崩溃,普通的感冒、肺炎都可能致命。而要对抗它,靠热水澡毫无用处,真正有效的是药物和科学的防控手段。 然而,药物不能彻底消灭病毒,只能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让病毒数量维持在极低水平。这样一来,人体免疫系统就能慢慢恢复,患者的寿命可以大幅延长,生活质量也能接近正常人。 可在非洲,药物普及曾面临巨大障碍。非洲许多国家经济落后,医疗体系薄弱,别说买昂贵的抗病毒药物,就连基础的诊所和医生都严重不足。最初,一套抗病毒药物的年费用高达上万美元,这对大多数非洲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 2000 年后,全球开始正视非洲的艾滋病危机。联合国成立了“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美国启动了“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欧洲国家和一些慈善组织也纷纷伸出援手。这些援助不仅带来了资金,更直接推动了抗病毒药物的降价和本地化生产。 现在,在非洲许多国家,抗病毒药物已经实现了免费发放。以南非为例,作为非洲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政府开始推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此后,南非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超过 500 万,病毒抑制率达到 90% 以上。这些患者中,很多人已经服药十几年,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组建家庭。 过去,非洲农村地区的人要跑几十公里才能找到一个诊所,很多患者因为无法及时取药而中断治疗。现在,许多国家在社区设立了健康中心,培训了大量社区卫生工作者。这些工作者走村串户,为患者送药、监测病情,甚至帮行动不便的人打针。医疗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功不可没。 对艾滋病认知的提升,也让更多人愿意主动接受治疗。过去,艾滋病在非洲被视为 “耻辱”,很多患者因为害怕被歧视而隐瞒病情,拒绝就医。现在,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人们慢慢明白,艾滋病只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许多国家的总统、名人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染经历,或者为防治艾滋病发声,消除了公众对患者的偏见。 母婴阻断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一代艾滋病患者数量大幅减少。现在,只要孕妇在孕期、分娩时和产后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就能将母婴传播的概率降到1%以下。 当然,非洲的艾滋病防治仍面临不少挑战。在一些战乱地区,医疗体系被破坏,药物供应不稳定;还有些地方,因为贫困,患者虽然能领到免费药物,却可能因为营养不良影响治疗效果;耐药性病毒的出现,也给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最初的恐慌、误解,到现在的科学应对、有效治疗,非洲在艾滋病防治上已经走出了一条艰难却坚定的道路。那些存活下来的艾滋病患者,既是药物和医疗进步的受益者,也是国际合作、社会支持的见证者。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 “艾滋病不可战胜” 论调的有力反驳,也让人们看到,只要坚持科学、携手合作,再可怕的疾病,也能被人类逐步驯服。 南非前总统的错误言论早已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现在的非洲,更多人相信的是医生的嘱咐、药物的效果和团结的力量。每天,都有新的患者开始接受治疗,都有家庭因为有效的防控而避免感染。这片大陆与艾滋病的斗争还在继续,但希望,已经越来越清晰。 参考信息源: ——台海网——非洲艾滋病防治工作陷入瘫痪
据说已有八万多名中国姑娘嫁到非洲,这位浙江姑娘在非洲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只不过国内
【358评论】【1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