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刚登上世界第一,美媒还没来得及反驳,俄罗斯专家就泼了一盆冷水:“中国武器性能是强,但通通没打过仗。” 歼-20作为中国隐身战斗机代表,一直以来都吸引大量关注。一份航空报告把歼-20列为全球领先机型,突出其隐身设计和机动性。这排名刚发布,美国媒体开始酝酿回应,质疑其引擎性能和探测能力。就在这时,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公开表态,他指出中国装备技术先进,但最大短板是缺乏战场验证。 俄罗斯专家这话一出口,不少人听着确实有点扎心。说中国武器性能强但没打过仗,这话听着糙,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武器这东西,实验室里的数据再漂亮,参数表上的数字再亮眼,真到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考验的可不只是纸面实力。 就拿歼-20来说,航空报告把它列成全球领先,隐身设计和机动性确实亮眼。但它真没像美军F-35那样,在叙利亚沙漠里挨过沙尘,没在复杂电磁环境里跟真正的对手过过招。这一点,俄罗斯专家点出来不算错。 美军F-35当年在叙利亚,隐身涂层被沙漠气候折腾得掉漆,回来赶紧改耐磨材料;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红海被无人机偷袭,雷达算法暴露漏洞,转头就升级系统。这些战场栽的跟头,确实成了美军改进的台阶。 但要说中国武器完全没经过实战检验,也不全对。这几年中国武器出口不少,实战反馈早就开始积累了。巴基斯坦装备的枭龙战机,在克什米尔地区真刀真枪干过,击落米格-21之后,火控系统的数据立马传回国内,研发团队拿着这些实战数据优化模块,现在的枭龙早就不是刚出厂的样子了。 沙特用咱们的东风-21改进型拦截胡塞导弹,每次拦截的轨迹、电磁干扰下的反应,这些一手数据都在反哺国内型号的升级。这些不都是实战经验吗?只不过不是咱们自己下场打仗,而是通过用户的实战来积累。 再说国内训练,这几年解放军的实战化水平提升可不是嘴上说说。歼-20跟三代机搞对抗演练,专门挑复杂气象条件,在强电磁干扰环境里练突防;055型驱逐舰出海,带着舰载机模拟被多波次导弹攻击,练抗饱和打击;东风导弹部队拉到戈壁滩,在电子战部队全程“捣乱”的情况下练精准打击。 这些训练场景,都是照着实战里可能遇到的麻烦来设置的,就是为了在没真打仗的时候,尽可能贴近战场环境。 俄罗斯专家说的“没打过仗”,其实指的是没经历过大规模现代战争的洗礼。这一点咱们得承认,毕竟中国已经几十年没打过大仗了,这是好事,说明咱们珍惜和平。但没打过大仗,不代表没准备打仗。 亚丁湾护航这些年,咱们的舰艇遇到过海盗的火箭弹,遭遇过不明电子信号干扰,这些虽然不是大规模战争,但也是真实的威胁。护航舰艇上的雷达系统、反制设备,就是在这些实际遭遇中不断调试改进的。之前有护航舰艇被廉价GPS干扰器影响导航,回来后没多久,国产抗干扰导航模块就装舰了,这就是问题倒逼进步。 武器性能和实战可靠性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实验室里测的隐身性能,到了雨雾天可能就打折扣;风洞里算的机动性,到了实战中飞行员可能因为紧张发挥不出来。这些差距,既需要靠实战化训练来弥补,也需要靠技术迭代来缩小。 中国这几年在武器研发上,特别注重“实战化指标”。歼-20的维护保养流程,专门考虑了战场快速抢修的需求;055大驱的弹药储备设计,就是为了应对高强度持续作战;就连无人机的光学镜头,都加了防沙尘涂层,就是吸取了中东用户在沙尘暴里出故障的教训。 说到底,俄罗斯专家的“冷水”,更像是一种提醒。武器发展从来不是光看参数,实战经验、战场适应性、甚至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都是战斗力的一部分。中国武器这几年进步快,技术参数赶上甚至超过一些老牌军事强国,这值得骄傲,但也得清醒看到短板。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确实少了些血与火的检验,但这恰恰倒逼咱们在训练、研发、售后反馈上更下功夫。 现在的中国武器,正在通过出口实战反馈、高强度模拟训练、任务中实际遭遇来积累经验。枭龙战机在巴基斯坦越改越好,东风导弹在中东用户手里越用越顺,歼-20的演练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这些都是在补“没打过仗”的课。俄罗斯专家的话没说错,但也不用太焦虑。和平时期积累的经验,未必比战争里的教训差多少,关键是能不能把遇到的问题真正解决掉。 中国武器要走的路还长,性能领先只是第一步,实战可靠性才是硬指标。俄罗斯专家泼的这盆冷水,要是能让咱们更清醒地抓实战化建设,那反倒是件好事。毕竟真到了需要用武器捍卫和平的时候,能靠得住的不只是漂亮的参数,更是千锤百炼后的可靠性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俄罗斯现在也是越来越不着急了,就是几乎每天数百架无人机轰炸乌克兰。反正都是便宜货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