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0年秋,后主刘禅下诏追谥已故功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在列,偏偏漏掉
底层史观吖
2025-08-09 09:29:51
公元260年秋,后主刘禅下诏追谥已故功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在列,偏偏漏掉了赵云。这引起了朝堂的不满,有好几个大臣进言,请求追谥赵云。
要知道赵云被誉为三国时期近乎完美的英雄典范,他赤胆忠心,在长坂坡之战中单枪匹马救出幼主刘禅。
而且文政治远见卓识,反对不合理分田、劝阻伐吴,始终为民着想。
再一个他为人清廉正直,拒绝不当婚配,在腐败环境中保持节操。
为蜀汉政权建立与稳固贡献巨大,多次征战扩充领土、抵御外敌,尽管演义中常胜将军形象深入人心。
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还救了刘禅的命,为何他下诏追谥已故功臣,没有赵云呢?
然而赵云的名字被遗忘,绝非偶然。
他在三十一年前他去世时,那时候的蜀汉朝廷静悄悄,如今追谥风潮涌起,他依然被排除在首批名单之外。
这位长坂坡单骑救主的猛将,在刘备时代始终挂着“翊军将军”的杂号,连个正经侯爵都没混上。
你再看看关羽、张飞等人,生前已是重号将军,死后更享哀荣。
而赵云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干净”。
他没有关羽的荆州派根基,也没有张飞的元老班底,也不像马超带着西北羌族势力投奔。
他只是个孤臣,他只有刘备的贴身护卫、刘禅的救命恩人两个标签。
他也却从未经营自己的山头,当朝廷分蛋糕时,没派系撑腰的人自然被往后排。
然而诏书一出,成都炸了锅。
那些个老臣们面面相觑,这不合适吧这个,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赵云救少主的故事谁没听过?
当年长坂坡血战,赵云怀揣婴儿杀穿曹军。
后来孙夫人欲带阿斗回东吴,又是赵云截江夺人。
如今皇帝竟把恩人忘了?
此时大将军姜维率先发难。
这位诸葛亮嫡系翻出旧账,细数赵云功绩,从当阳护主到汉水空营退曹,从谏还田宅安民心到箕谷断后保全军。
更有人私下议论,刘禅对诸葛亮尚存心结因为赵云曾反对为其立庙现在就是想报复,而且对诸葛亮的心腹赵云能有多少真情?
于是在这压力之下,刘禅终于在次年补发诏书。
谥号“顺平侯”听着体面,内里却暗藏玄机。
按姜维的解释,柔贤慈惠曰顺也就是夸他脾气好。
执事有班曰平,就说赞他守规矩。
最后才勉强带过“克定祸乱曰平”。
然而这顶帽子扣得那是相当的妙。
当时姜维北伐屡败,朝中反对声四起。
给赵云定性“顺平”,分明是敲打刺头们,学学赵子龙,乖乖听话别闹事!
再看关羽谥号“壮缪”,黄忠谥号“刚侯”,哪个不是铮铮铁骨?
唯独赵云,出生入死一辈子,最后落了个“温良恭俭让”的评语。
然而刘禅真忘了赵云吗?他在补发的诏书里写得动情,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可这份感激拖了三十一年,直到朝臣逼宫才兑现。
这玩意这感情,那叫一个廉价,
但是帝王心术从来不讲私情。
在第一批追谥名单里,关羽代表荆州旧部,张飞绑定涿州元老,马超安抚羌族势力,庞统象征荆襄谋士集团。
而赵云,一个没有党羽的孤臣,晚几年追封也掀不起风浪。
刘禅把有限的“荣誉资源”精准投喂给各大山头,这才是稳坐江山的秘诀。
不得不说他是挺会来事,于他而言一个荣誉而已,也就是一句话,又不会损失个啥。
如今成都西郊的赵云墓前香火不绝,墓碑刻着“汉顺平侯赵云墓”,可老百姓只认庙堂匾额上的“赵将军庙”。
那些血染征袍的往事,终被一纸谥号轻轻盖过。
当帝王心术撞上赤胆忠心,输的永远是后者。
赵云用命换来的不是君王的铭记,而是棋局里一颗迟到的棋子,下棋人甚至懒得掩饰,补棋时还要拿它敲打别的棋子。
但是要是站在刘禅的角度讲,首要任务肯定是稳固江山,而那些稳固江山的利益集团,和是救过你命的孤胆忠臣。他肯定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