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印度宣布了。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下,印度选择了反击,在莫迪打算来到中国访问后,同时也与俄罗斯加强了沟通。 最近国际政坛的这场博弈,把大国间的利益算计看得明明白白。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新德里时,印度转身就抱住了俄罗斯的大腿,双方在稀土、矿产、军工等领域的合作突然加速。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8 月 6 日,特朗普以印度 “进口俄罗斯石油” 为由,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加上之前的 25%,总税率达到 50%。 这记重锤直接击中印度经济命脉,2024 年美印贸易额达 1292 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 457 亿美元,关税翻倍意味着印度出口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印度购买俄油,自己却悄悄撤走驻伊拉克非必要人员,摆明了预判局势要失控。 印度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就在美国加税当天,印度商业和工业部宣布与俄罗斯签署第 11 次工业合作议定书,重点推进稀土和关键矿产开采。 双方约定共同开发碳纤维、3D 打印等技术,甚至计划在印度建立现代化风洞设施,生产小型飞机活塞发动机。 这些合作看似普通,实则剑指全球产业链制高点。稀土是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 “维生素”,而印度和俄罗斯分别拥有 690 万吨和 380 万吨储量,却长期受制于中国的加工技术。 更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在倒向俄罗斯的同时,还放出了访华信号。据《印度斯坦时报》8 月 6 日消息,莫迪计划 8 月 31 日访问中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这将是他时隔 7 年的首次访华。 这种 “脚踏两只船” 的策略,显然是想在美俄中三角关系中寻找最大利益。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直言:“我们不会在大国间选边站队。” 印度的算盘打得很精,一方面,通过与俄罗斯合作突破美国制裁。2024 年印俄贸易额达 687 亿美元,是疫情前的 6 倍,其中 70% 的俄罗斯原油流向印度。 俄罗斯不仅提供低价能源,还承诺技术转让。比如联合建造 “阿穆尔 - 1650” 潜艇,本地化率可达 70%-80%。 另一方面,印度借访华向美国施压。清华大学研究员钱峰指出,莫迪访华正值美印关税战白热化,印度此举意在向美国传递 “我有其他选择” 的信号。 这场博弈的深层矛盾在于产业竞争,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印度坚持 “在印度制造” 战略,双方在乳制品、苹果等商品关税上分歧巨大。 更关键的是,印度正在争夺全球供应链地位。2024 年印度智能手机产量达 3 亿部,超过越南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国,而美国却要求苹果等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这种产业冲突,让美印关系从 “战略伙伴” 变成了 “贸易对手”。 俄罗斯的算盘同样打得响,面对西方制裁,莫斯科急需稳定的能源买家和技术合作方。印度不仅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还在军工领域依赖俄制装备。印军 70% 的主战坦克、60% 的战斗机仍为俄式。 此次合作中,俄罗斯主动提出转让 RD-191 半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帮助印度提升航天运载能力,表面是技术输出,实则是用产业链绑定巩固传统盟友。 不过,印度的 “双头鹰” 策略并非没有风险。中国作为稀土加工技术的全球霸主,早已察觉印俄的小动作。 今年 5 月,中国稀土集团一口气收购澳大利亚 PEK 公司、坦桑尼亚 Ngualla 矿和英国精炼厂,完成从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同时,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发的磁制冷技术,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稀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意味着,即便印度和俄罗斯联手开发稀土,仍难以绕过中国的技术专利壁垒。 更微妙的是,印度在美俄间的摇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警告,印度若继续扩大俄油进口,可能面临更严厉制裁,包括被排除在 “印太经济框架” 之外。 而俄罗斯虽然承诺技术合作,却在关键领域留了一手 —— 比如苏 - 57E 战斗机的核心代码转让,俄方始终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这种 “有限合作” 模式,让印度在获得部分利益的同时,仍受制于两大国的战略博弈。 这场博弈的结局会如何?从短期看,印度通过 “俄印捆绑” 缓解了美国关税压力,俄罗斯则获得了稳定的能源市场和地缘支点。 但从长期看,印度能否真正摆脱对中国稀土技术的依赖?美印关系是否会因关税问题彻底破裂?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正如伊朗核危机中以色列的突然空袭暴露地缘野心,印度的这次战略转向,同样折射出国际政治中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一铁律。 未来的棋局,或许要看莫迪如何在访华时与中方周旋,以及普京年底访印时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银的合作项目。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美国的霸权逻辑遭遇印度的战略自主,当俄罗斯的技术输出撞上中国的产业壁垒,这场大国角力的戏码,才刚刚拉开帷幕。
就在刚刚, 俄罗斯印度宣布了。 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下,印度选择了反击,在莫迪
非常盘点中
2025-08-08 21:36: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