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

历史拾遗者 2025-08-08 14:54:27

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上。” 陈赓说:“你谁家的孩子?” 话说1960年,左太北刚从北师大附中毕业,高考成绩超哈军工录取线两百多分,本以为能顺利入学,谁知政审卡壳。招生办查档案,发现她二伯左棠是国民党军官,早年黄埔毕业后走不同路,跟左权兄弟俩政治立场分歧大。左太北小时候都没见过这个二伯,填表时老实写了社会关系,结果就因为这被拒门外。其实她父亲是抗日烈士,牺牲时她才两岁,母亲忙革命工作,彭德怀像爹一样养她,教她报国道理。她不服气,听说陈赓在北京养病,就直接去找。陈赓是父亲黄埔同学,抗日时左权帮他突围过,两人交情深。左太北说明情况,陈赓查档案,确认成绩合格,政审问题只是名义亲属影响。他觉得烈士子女不能这么亏待,打电话给招生部门核实,亲自担保录取。左太北就这样进了哈军工导弹系,开始五年学习生活。入学后她低调,不提父亲身份,同学起初不知背景。她专心上课记笔记,实验室操作仪器转旋钮调整设备。陈赓这事办得接地气,体现老革命对后辈的关照,避免了时代政策下的冤枉。 左太北在哈军工学导弹技术,1965年毕业,期间跟沙志强相恋结婚。沙志强清华大学机械系出身,河北农村家庭,父亲老革命。他们生儿育女,女儿取名左湘纪念爷爷。毕业后左太北调国家经委国防局,翻文件规划军工项目。接着去国家计委国防司,起草报告协调资源。后来进航空航天工业部,巡视工厂检查生产线。航空工业总公司成立,任综合计划司副司长,主持会议部署任务。她一生献身国防工业,贡献大,从基层到领导,专注军工计划管理。退休后集邮过普通生活,不张扬。2019年6月25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追悼会上子女捧花圈,亲友鞠躬。三任总理送花圈,认可她贡献。这段人生有内涵:继承父亲遗志,靠努力立足,不靠关系炫耀。接地气看,她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家庭两头跑,体现革命后代的本色。 左太北职业生涯跨多个部门,重点在军工计划。国家经委时管国防局,统筹资源避免浪费。国家计委国防司,制定长远规划,推动技术升级。航空航天部和总公司时期,参与航空工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她副司长时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给同事印象深。贡献不止职位,还在传承精神,教育子女报国。比起父亲英勇牺牲,她用平凡工作延续革命传统。逻辑上,从学生到干部,一步步积累经验。口语化说,她没大张旗鼓宣传身份,靠实力证明价值。这在当下也启发人:背景好更要自强,不忘初心。 左太北母亲刘志兰早年改嫁,她八岁时就独立些,彭德怀像父亲般照顾到上大学。结婚后丈夫沙志强支持事业,两人互补。子女教育上,她讲父亲故事,强调奉献。去世时,社会认可高,体现一生价值。

0 阅读:35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