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派代表王炳忠,爆了一个有意思的料,关于馆长的,他自己也觉得有点搞笑: 2020年,馆长在直播时,经常骂他,骂他的爹娘,是经常性的爆粗口,三字经五字经,一大堆的脏话,什么难听话都讲的出。 统派代表王炳忠最近跟朋友聊天,说起一件让他自己都哭笑不得的奇事。他的母亲,一位过去听到“馆长”二字就恨不得砸电视的老太太,如今却成了馆长最铁的粉丝。 每天雷打不动守着手机追直播,还见人就夸:“这个馆长,讲得实在!”一个曾被母亲视为眼中钉的仇人,摇身一变成了偶像,这中间的故事,比戏剧还曲折。 几年前,馆长还是台湾舆论场里典型的“反统”符号,2020年为蔡英文站台,高举“抗中保台”大旗,到了2024年则把支持给了柯文哲。谁知,一次受邀赴上海参加电商论坛,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亲眼见到了风驰电掣的磁悬浮,规划整齐的郊区新农村,杭州阿里巴巴的全自动无人超市,还有深圳华为领先全球的研发中心。这一切,彻底颠覆了他脑中那个“落后大陆”的剧本。 回来后,他像换了个人,在直播里坦然宣告:“我就是中国人,这有什么好躲躲藏藏的?”这一声,标志着他从过去的迷茫冲动,走向了基于亲眼所见的身份回归。 思想上的巨变,首先就体现在他与王炳忠那段人尽皆知的恩怨上。过去,馆长的直播间堪称修理王炳忠的战场,不堪入耳的脏话曾持续输出四十多分钟,不仅针对王炳忠,连其父母也未能幸免。王炳忠为维护家人愤而提告,最终以馆长赔偿收场。 可谁也想不到,几年后,馆长会主动联系王炳忠和邱毅,在台北一家茶馆里,当面鞠躬道歉。他坦白,当年是被绿营的人撺掇,以为攻击统派能换来流量,如今才发觉自己有多蠢。 面对这份诚意,王炳忠选择了放下,不仅接受道歉,不久后还真去了馆长直播间,刷了个价值不菲的礼物并留言“往前看”。一段始于法庭对峙的宿怨,竟这样演变成了“不打不相识”的江湖一笑。 不过,这冰释前嫌的场面,并没有赢得满堂彩,反而搅动了台湾政坛更深的水。统派内部,率先分裂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王炳忠、邱毅和国民党“立委”徐巧芯等人,看重的是未来的可能性。 王炳忠希望更多有影响力的人能像馆长一样认清自己的根;徐巧芯公开力挺,认为只要真心转向就该给机会;而邱毅的评价更直接,称馆长的影响力“比十个统派议员加起来都大”,因为他能影响那些对政治说教早已免疫的年轻人。 黄智贤却对此嗤之以鼻。她公开炮轰馆长是“投机分子”,翻出旧账指控他曾在2021年骂自己是“大陆派来的卧底”,对其转变的诚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此同时,“台独”势力更是发动了猛烈围剿,黄光芹、杨文嘉夫妇在节目中轮番攻击馆长“卖台”、“拿了大陆的好处”。 对此,馆长也没客气。他一面承认自己过去犯的蠢,一面反呛:“民进党把台湾搞得电价涨、物价涨,社会乌烟瘴气,我再跟着他们走才是真傻。”为了自证清白,他更是在直播里直接晒出行程单和纳税记录,回击一切污蔑。 这场论战之外,馆长转变激起的最大涟漪,正悄悄改变着台湾的舆论生态。他的直播内容彻底转型,成了一本“行走的中国说明书”。他不再高声叫骂,而是带着上百万观众云游大陆,看北京的胡同,尝成都的小吃,甚至饶有兴致地教起了普通话绕口令。 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体验,教台湾年轻人怎么用大陆的打车软件,怎么看大陆的飞速发展,实质上是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台湾年轻人撕开了一道民进党多年构筑的信息口子。他的高调表态,也让许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的台湾民众,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这其中最生动的缩影,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头。王炳忠的母亲,正是因为看了馆长那期带逛故宫的直播,才彻底“路转粉”。一个老太太的日常选择,或许比一百场政治讲座更能说明问题。 说到底,馆长的故事,从一个人的震撼,到两派的论战,再到一个群体的觉醒,本身就是台湾社会认同博弈的生动写照。它在印证一句话:真实的体验,远比空洞的口号更有说服力。
台湾网红馆长喊话9·3阅兵:中国人不看阅兵是断根!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最
【1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