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男子父亲突发疾病,男子发现120到达需要十几分钟,他查看网约车,平台显示仅三分钟,他下单后电话告知司机,有个病人需稍等,待男子与母亲将父亲费力搬下楼后,发现司机因超时取消订单,男子随后赶紧拨打120将父亲送往医院救治,经过抢救,手术后仍处于瘫痪和失语状态。男子认为司机突然取消订单才延误了父亲治疗,要求赔偿。平台:等待6分钟后取消符合标准!
杨先生父亲突发疾病晕倒,他第一时间拨打打120,对方说要十几分钟才能到,这节骨眼上多等一秒都觉得煎熬。
他急中生智,拿出手机叫了个网约车,平台显示司机三分钟就能到,他心里还松口气,觉得能快点把父亲送到医院。
然后杨先生跟他母亲俩,手忙脚乱把昏迷的父亲挪到轮椅上。
好不容易弄上轮椅准备下电梯,这时候司机打电话来了,杨先生赶紧说家里有病人,麻烦稍等一会。
等他们好不容易把人挪下楼,左看右看都没见着车,打电话也没人接。
杨先生拿出手机点开订单一看,心都凉了,那司机把订单取消了。
杨先生气愤不已,本来指望网约车能快点送医,结果等来这么一出。
但是此刻不是找人理论的时候,赶紧重新拨打120,等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是脑出血。
经过抢救,做了手术,可最后还是瘫了,话也说不出来。
事后,杨先生越想越觉得委屈和不甘,他坚信司机取消订单这一行为直接导致父亲治疗延误,进而造成如今的悲惨状况。
于是,杨先生决定追究网约车司机的责任,向其提出赔偿要求。
他跟平台说,当时自己还跟司机说有病人,需要等一会,结果他还取消订单。
就算要取消订单,至少要应该提前告知,自己也会马上打救护车电话,就不至于被耽搁几分钟,延误了父亲的治疗。
如今父亲这种情况,跟司机取消订单有直接关系,所以他要赔偿。
毕竟在他看来,要是司机能多等一会,也许就能早几分钟到医院,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
而平台那边调查后,给出了回应,表示司机10点12分到的,10点18分取消的订单,等了6分钟,符合他们的标准。
而且杨先生并没有明确告知司机对方是危重病人,所以只能记录一下司机的行为,没法给出更高补偿。
杨先生一听这明显就是推卸责任,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司机是否需要赔偿呢?
《民法典》第822条: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的旅客。
司机明知乘客为病人,未给予合理等待时间或协助,直接取消订单,可能被认定为未尽到法定救助义务,构成过错。
《民法典》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若承运合同生效,司机应尽力救助,擅自取消类似拒载需承担责任,但网约车订单更似预约,未按时到达司机可按规则取消。 平台说司机是在等待6分钟之后才取消订单的,这符合平台取消订单规定,按规定司机并没有存在违约行为。
如果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杨先生需提供医疗证明,明确司机取消订单导致的延误与老人病情恶化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若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或鉴定报告表明延误治疗显著影响手术或者术后恢复,才能判定司机是否存在责任。
同时,平台还需提供司机接单后的完整沟通记录,以核实杨先生是否明确说明病情,司机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
这事一经报道,网友们都炸锅了,有人说杨先生糊涂,危重病人,你打网约车?这本来就是120的工作。
自己也说了,救护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自己下电梯加上下单这时间,足够救护车过来了,没见过有危重病人还要打网约车的!
再说人家出门挣钱,你一个危重病人,万一在车上出现了伤亡,那人家估计别说赚钱了,不赔钱就是好的,所以司机取消订单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跑车这行,遇到各种乘客,有的说等两分钟,结果等半小时,司机也怕了。
这次可能就是之前被坑过,所以严格按时间来,或许只是不想重蹈覆辙,并非故意为之。
可话又说回来,就算有一万个理由,取消订单前给打个电话总不难吧?哪怕说句我等不了了,你赶紧想别的办法,也能让对方早做准备。
就这么悄没声地一点取消,把人晾在楼下,确实透着股子让人寒心的冷漠。
说到底,要是杨先生当时能多喊一句我爸快不行了,求你多等会。
要是司机能多问一句病人情况急不急,是否需要帮忙或许这一切就能不一样。
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