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工作需要,一批为革命立下不朽战功的将领脱下军装,转战外交战线

柴扉半掩幽梦 2025-08-05 20:29:30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工作需要,一批为革命立下不朽战功的将领脱下军装,转战外交战线,出任外交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起步艰难。那时候,国际上承认我们的国家不多,外交队伍也缺人手。周恩来当时兼着外交部长,他觉得军队里有不少将领文化水平高,还积累了对外联络经验,就提议从部队里选人补充外交岗位。这样一来,一批将军就成了首批驻外大使,人称“将军大使”。其实,这不是随意的调动,而是国家战略需要。建国初期,我们的外交重点是打破封锁,争取更多国家建交。这些将军过去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现在得学着谈判、办宴会啥的,转变挺大,但他们适应得快,很快就打开局面。 先说耿飚。他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穷苦农民家,1909年的事。小时候家里穷,十三岁就进铅锌矿当童工,每天干重活,手上全是茧子。后来,他组织矿工罢工,闹得挺大。1925年加入青年团,1928年转党。那时候,他在家乡组建农民武装,参加暴动,攻打长沙。1930年,他带队加入红军,从基层干起,当过团长、师长。长征时,他率部打前锋,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不少硬仗。抗日战争中,他在晋察冀根据地当参谋长,开辟抗日阵地。解放战争,他任华北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指挥太原战役和平津战役,立下大功。建国后,他调入外交部,开启新生涯。 黄镇的情况也类似。他1909年生在安徽桐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学艺术,1927年毕业于艺术学校。学生时代,他就参加运动,反对军阀。1931年,他投身宁都起义,加入红军,次年入党。长征中,他当政委,负责宣传和民运工作。抗日时期,在太行军区当副政委,组织民众抗日。解放战争,他任野战军纵队政委,参与淮海战役,还设计了军旗军徽。黄镇的经历,让他对外联络有基础,建国后自然转到外交一线。 姬鹏飞呢,1910年生在山西临猗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他就参加农民协会,反对地主剥削。1931年,他加入宁都暴动,当军医处长,负责救治伤员。1933年入党,长征时带医疗队,翻山越岭,建野战医院。抗日战争,他在新四军当政治部主任,指挥郭村保卫战和黄桥战役,开辟苏中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任兵团副政委,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杭州。姬鹏飞的统战经验丰富,建国前夕已升到兵团级,正好适合外交。 这些将军转行外交,不是一蹴而就。1950年春,周恩来主持会议,从部队选人。耿飚、黄镇、姬鹏飞他们接到调令,很快就到北京报到。外交部办了培训班,教国际法、礼仪、文书啥的。将军们学得认真,从用刀叉到起草文件,一点不马虎。培训完,周恩来还亲自谈话,叮嘱他们研究驻在国情况,推动经济合作。七月,任命下来:姬鹏飞去东德当大使,黄镇去匈牙利,耿飚驻瑞典,还兼管丹麦和芬兰。 他们上任后,工作扎实。耿飚在瑞典,推动经贸合作,还安排科学家家属回国。黄镇在匈牙利,促进两国交流,四年后调印尼,继续办亚非会议的事。姬鹏飞在东德,推进技术合作,完成建交任务。这些行动,帮助新中国打破孤立,建交国家逐渐增多。到1956年,耿飚调巴基斯坦,推动边境勘定。黄镇后来去法国,主持中法建交谈判。姬鹏飞回国当外交部副部长,处理联合国席位恢复。 话说回来,将军大使不止这三位。新中国初期,一共派了20位左右将军大使,比如袁仲贤、韩念龙等。他们大多在战争年代接触过外交,比如抗日时接待美军观察组,或解放战争中北平军调部工作。这帮人经验足,忠诚度高,正好填补外交空白。他们的贡献大,在国际上展现新中国风采,赢得驻在国尊重。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柴扉半掩幽梦

柴扉半掩幽梦

柴扉半掩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