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首次授衔时,少将军衔实际授予798人。这一数据源于军委最终审核结果: 初始拟定名单为808人; 经9月3日至15日评议,11人降为大校,4人由中将降为少将,调整为801人; 9月16日最终审查时,因1人晋升中将、1人转业地方、1人逝世,最终核定798人。 后续补授情况 1955年至1965年间,少将军衔分批次补授: 1955年底补授4人(非晋升,属首批遗漏名单); 1961–1964年补授554人,使开国少将总数达1360人。 当前在世情况 截至2024年,首批798名少将已全部离世: 最后一位逝世的1955年授衔少将为杨永松(2022年9月1日逝世,享年103岁)。 目前健在的开国少将均为1961年后补授,仅存1人(王扶之,1923年生)。 授衔背景与争议澄清 军衔评定标准 少将主要授予1952年评定的副军级、准军级干部,及个别战功卓著的正师级干部。例如白志文中将在红军时期已是师长,但1955年仅授少将,他本人表示:“活下来已属幸运,评少将足矣。 据差异说明,部分来源称“802人”或“806人”,实为含1955年补授的4人(总计802人),或混淆了后续补授总数; 1965年前授予的开国少将总数为1360人,包含1955年首批及后续补授。 开国将帅体系全览 军衔等级 1955年首批人数 后续补授 总计 备注 元帅 10人 — 10人 1965年前无新增, 大将 10人 — 10人 同上, 上将 55人 2人 57人 1956年、1958年各补1人, 中将 175人 2人 177人 1956年、1958年各补1人, 少将 798人 562人 1360人 1961–1964年集中补授, 校级/尉级军官 约64.4万人 — — 含准尉以上军官。 总结: 1955年首批开国少将确为798人,这一数据经军委多次审核最终确定; 开国少将群体总计1360人,涵盖1955年至1965年所有授衔者,目前仅1人健在; 历史数据差异多因混淆“首批授衔”与“总授予人数”所致,需以权威档案为准。
1988年第二次正式全军授衔,谁的军衔含金量最高?如果这次授衔有排名,谁会排在第
【11评论】【24点赞】
冉冉
少将主要授予1952年评定的副军级 准军级干部 也就是当年的原行政7级 8级的干部 原9级为正师 10级为副师 11级为准师 12级为正团 13级为副团 14级为准团 60年代左右这个级别对应为适应军队转业地方而有所变化 调整 13级成为"准师"14级为"正团"15级为"副团"16级对应"准团"原17 18级成为"正副科营"……
笑傲江湖
后面的少将有些应该是正常晋升的吧?算不上开国少将。
冉冉
少将主要授予1952年评定的副军级 准军级干部 也就是当年的原行政7级 8级的干部 原9级为正地师 10级为副地师 11级为准师 12级为"正县(处)团"13级为"副县(处)团" 14级为准团 60年代左右这个级别对应为适应军队转业地方而有所变化 调整 13级成为"准地师"14级为"正县团(处)"15级为"副县团(处)"16级对应"准团"原17 18级成为"正副科(股)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