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刘伯承听说原配还活着,并且日子过得很艰苦,就托人给她带信,想把她接到南京享福,原配却说:“我不去,你也不要回来!” 刘伯承与程宜芝的婚事得从他们的童年说起,那时,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年幼的两人见了面,年仅13岁的刘伯承,对这门包办亲事满心抵触。 相亲那天,为了让对方嫌弃自己,他故意拖着鼻涕,表现出一副邋遢的模样,然而,11岁的程宜芝却独具慧眼,透过刘伯承的“伪装”,看到了他身上潜藏的不凡气质,就这样,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1910年,16岁的程宜芝与18岁的刘伯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温馨。 但刘伯承并不满足于这样平淡的生活,他一心渴望外出求学,去外面的世界闯荡,成就一番大事业,程宜芝虽满心不舍,却拗不过丈夫,最终还是忍痛放他离去。 1927年,刘伯承在重庆期间,结识了吴玉章和杨闇公,二人眼光独到,看出刘伯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认为他将来必能在革命事业中大放异彩,在他们的引荐影响下,刘伯承毅然踏上了革命之路。 从那之后,刘伯承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四处奔波,与家中的联系逐渐减少,最终断了音信,而程宜芝则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含辛茹苦地拉扯儿子长大,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时光匆匆,二十多年过去,当初初出茅庐的刘伯承已成长为一位大将军,此时的他,不仅在南京安了家,还娶了新的妻子。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刘伯承偶然从部下口中得知了程宜芝的艰难处境,念及以前的夫妻情分,以及她多年来的养育恩情,他便想托人带信,将程宜芝接到南京,让她过好日子。 而远在老家的程宜芝,此前早已听闻刘伯承在南京的情况,她心里清楚,刘伯承如今已无意于这个家,况且还组建了新的家庭,她觉得,若此时前去打扰,实在不合时宜。 再加上,程宜芝性格要强,她不愿委身投奔刘伯承,宁可继续在老家过着清苦日子,也不愿放下尊严,接受这份迟到多年的关照。 于是,她赶忙写了封信,婉拒了刘伯承的邀请。 1957年,程宜芝走完了坎坷的一生,而她与刘伯承之间的旧事也成了她一生中的遗憾。
[微风]1949年,刘伯承听说原配还活着,并且日子过得很艰苦,就托人给她带信,想
阿秋手作
2025-08-01 00:57: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