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美国人,把地球搬回家”这句段子在2024年又一次被数据坐实:美国全年进口4.11万亿美元,出口却只有3.19万亿美元,逆差9184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净吃进世界23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有人掰着指头算了半天——美国人再能吃,也不至于一年吞下全球1/8的出口量吧?可码头上的集装箱昼夜不停,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卡车排队三公里,把玩具、手机、汽车零件、羽绒服、榴莲、龙虾一股脑儿往全美商超送。到底谁在买?答案藏在三张底牌里。 第一张牌叫“钱包鼓”。2024年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亿美元,人均约5.6万美元,比欧盟高出一截,储蓄率却常年只有4%左右,意味着绝大部分钱当月就花掉。沃尔玛、开市客、亚马逊的财报里,同店销售额连续15个季度正增长,会员店模式又把“囤货”写进中产生活指南。一个四口之家周末逛一趟仓储超市,把韩国泡菜、智利车厘子、越南拖鞋装进同一辆推车,再正常不过。 第二张牌是“美元霸权”。美联储利率还在4%以上晃悠,全球美元像候鸟一样飞回美国吃利息,推高美元汇率。2024年美元指数一度升到107,新兴市场货币集体打喷嚏,墨西哥比索、印度卢比、越南盾兑美元贬值10%—15%。东西变得更便宜,美国进口商下单像点外卖:义乌的手机壳、胡志明的运动鞋、普埃布拉的汽车线束,船期排到半年后。美国商务部报告里写得直白:“美元强势让进口商品价格下降1.9%,直接刺激了购买欲”。 第三张牌更隐蔽——“全球供应链的终点”。美国把高耗能、低毛利的制造环节外包,自己握住芯片设计、品牌、金融、云服务和娱乐IP。一部iPhone的硬件成本里,中国、韩国、日本占大头,但苹果每卖出一台就从美国总部拿走40%以上的利润。利润回流,变成硅谷工程师的六位数月薪、华尔街交易员的分红、Netflix的订阅费,这些钱最终又通过消费回到全球市场。于是出现魔幻画面:中国工厂赚走5美元组装费,美国公司赚走200美元利润,再拿其中50美元买回中国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逆差数字在海关统计里越滚越大,真正的利润却悄悄留在了美国。 2024年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避开可能加征的新关税,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从三季度就开始抢进口,12月单月逆差额冲到98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码头工人加班到凌晨,洛杉矶港的吊车司机打趣:“我们不是在卸货,是在帮美国人囤圣诞。” 说到底,逆差只是账本上的数字,背后是3.4亿消费者、一张全球信任的美元,以及一整套把利润留在本土、把成本甩给海外的规则。只要这三张牌还在,世界工厂的货船就会继续驶向美国港口。下一次当你看到码头灯火通明,别惊讶——那里24小时不打烊,因为地球另一端的钱包也24小时不关机。 对此怎么看?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 2025-02-05 《美国2024年国际贸易逆差总额为9184亿美元》 新华网 2025-02-06 《美国去年12月贸易逆差额急剧扩大》 观察者网 2025-02-07 《不降反增!8年折腾了个寂寞…》
“美国怎么突然不追着中国咬了?”——过去一周,这句话在华盛顿的智库走廊里被反复嘀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