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18日的喀喇昆仑山下,我军边防部队一个连掉进了印军埋伏圈,被前后

历史探花 2025-07-28 07:59:40

1962年11月18日的喀喇昆仑山下,我军边防部队一个连掉进了印军埋伏圈,被前后两处暗堡堵在了一个开阔地带,进不得退不得,如果印军地面部队围上来必将全军覆没。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升级,喀喇昆仑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这片冰雪覆盖的高原,地势险要,气候恶劣,对驻守的我军边防部队来说,既是天然屏障,也是严峻考验。八连隶属边防部队,负责巡逻这片冻土荒原。11月18日清晨,他们照常出发,没想到却掉进了印军精心设下的埋伏圈。 那天,八连行进在喀喇昆仑山下的荒原上,前方和后方突然响起枪声。印军早就在土丘里藏好两座暗堡,射击孔喷出火光,子弹像雨点一样扫过来。八连被困在一片开阔地,没遮没挡,前面是暗堡火力,后面是山坡夹击,进不得退不得。通讯员拼命呼救,指挥部接到消息后,火速派九连一排支援,任务是炸掉暗堡,打开生路。可时间紧迫,印军要是再调地面部队过来,八连就真没活路了。

在这生死关头,王忠殿站了出来。他是九连一排的战士,主动请缨,扛起炸药包冲向正面暗堡。印军火力密集,他几次差点摔倒,但还是爬到了暗堡前。他试着把炸药包塞进射击孔,印军死命往外推,他干脆用肩膀顶住,双手按紧,直到导火索烧完。另一边,杨志成配合炸侧面暗堡,两声巨响后,暗堡成了废墟。八连抓住机会突围,九连一排掩护撤退,总算脱离了险境。 11月18日那场战斗,王忠殿用命换来了战友的生路。他顶着炸药包炸毁暗堡,自己却没回来。清理战场时,战友找到他的遗体,手还死死抓着炸药包的痕迹。印军暗堡被毁,封锁线撕开,八连才有了突围的机会。这仗打得短,但硬生生以少胜多,印军的算盘落了空。战后清点人数,知道他没了,大家都红了眼,连长攥着拳头说:“他没白死。”

王忠殿的事迹传开,部队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有人说他还被追认为共产主义党员,记了一等功。他的连队后来叫“王忠殿连”,班叫“王忠殿班”。河南焦作还建了陈列馆,放着他的日记本和军装,每年新兵都去敬礼。他的战友杨志成活下来了,后来常跟新兵讲:“忠殿拿命换的和平,咱得守住。” 这场战斗写进了边防史。1962年11月18日,喀喇昆仑山见证了我军战士的血性。那时候条件差,装备也不如现在,但硬是靠人拼出来的胜利。印军设埋伏想全歼八连,没想到王忠殿一出手,把他们的计划砸了个稀巴烂。军史里说,这仗虽小,却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和不怕死的劲头。

0 阅读:157

猜你喜欢

历史探花

历史探花

感受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