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2日深夜,沈阳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突然消失,600多人失踪了。7月

历史播报员 2025-07-28 07:52:02

1959年7月22日深夜,沈阳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突然消失,600多人失踪了。7月23日,这列火车被铁路部门找到,令人不解的是,竟然还多了400人。

1959年7月21日晚10点多,一列编号12次的特快列车从沈阳站出发,准备开往北京。车上有612名乘客,外加47名乘务员,总共不到700人。这趟车的列车长叫张敏媛,一个24岁的年轻姑娘,干活麻利,脑子清楚,是铁路上的好手。那天晚上,沈阳下着大雨,雷声轰隆,车厢里乘客大多睡着了,列车在雨夜里晃晃悠悠地往前跑。 本来这趟车跑沈阳到北京的线路是常事,可谁也没想到,这天晚上老天爷不给面子。到了锦州到兴城那一段,雨越下越大,河水哗哗上涨,铁路旁的路基都被冲得松松垮垮。凌晨5点左右,列车开到绥中县石河桥附近时,前方突然冒出一群铁路工人,冒雨挥着红旗红灯,喊着让停车。司机赶紧刹车,列车停在桥面上,晃得厉害,乘客都被惊醒了。 张敏媛跑到车头一看,情况不妙。铁路工人说,桥下的洪水已经漫过桥墩,桥随时可能塌。她没慌,马上借用护路部队的电话联系锦州调度中心。电话里调度员急得喊:“快后退!桥撑不住了!”张敏媛当机立断,让司机倒车。列车往后退了几分钟后,石河桥就撑不住了,轰隆一声塌进洪水里。要是晚几分钟,这车人就全完了。

可这还没完。列车退到前卫站附近,又听到三声枪响,这是上游水库决口的信号。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过来,水漫过路基,车厢底部都被拍得哗哗响。张敏媛知道不能待在这儿,得找个高点。她指挥司机开着车往高地跑,车轮在水里打滑,好不容易才爬上一块高坡停下来。周围全是水,列车成了洪水里的孤岛。 就在这时候,附近的村民也遭了殃。洪水把村子淹了,很多人被困在屋顶上喊救命。看到列车停在高地,村民们拼了命往这边跑。张敏媛没多想,带着乘务员把车门打开,一个个把人拉上来。车厢本来就挤,这下子更塞满了人。算下来,车上多了350多个村民,人数快到1000了。这就是为啥后来找到车时,人比出发时多了400人的原因。 被困在高地上,情况挺糟的。电话线断了,吃的也不多,洪水还在涨。张敏媛和乘务员们忙着安抚大家,先照顾老人和小孩。她们收集雨水,又从村民那儿弄了点面粉,烙了720公斤大饼,分给车上的人吃。饼虽然简单,可在那种时候,能填饱肚子就是救命的东西。车上的人也没闲着,有的拿出自己的干粮,有的帮着照顾伤员,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熬日子。 外面的人急坏了。因为联系不上,国际广播甚至传出消息,说这列车的人全没了。政府赶紧派救援队,直升机在天上找。7月23日,一架直升机终于发现了高地上的列车,扔下来饼干、药和一封慰问信。车上的人看到这些,眼泪都下来了。到了7月25日,洪水退了,救援队把列车护送回沈阳,车上近1000人一个没少,全都安全回来了。

这事之后,铁路部门给12次列车发了表彰。1959年8月13日,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了个命令,给了这列车“铁道部一号奖状”,还封了个“英雄列车”的名号。张敏媛作为代表,得了不少荣誉。11月,她还去了全国群英大会,见了国家领导人。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把这事拍成了电影《12次列车》,全国放映,火得不行,超过三亿人看过。 张敏媛后来一直在铁路上干,管过党务、共青团,还做过运营管理,干啥都认真。1960年,她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退休前一直是铁路上的老骨干。1992年退休后,她也没闲着,经常参加“英雄列车”的纪念活动,跟年轻人讲讲当年的故事。她总说,这事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块儿扛过来的。 这趟列车的事儿,后来写进了中国铁路的历史。现在跑沈阳到北京的Z12、Z13次列车,多少有点当年12次列车的精神在里头。洪水无情,可人齐心就能顶过去。这故事听着挺震撼,放到现在也让人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0 阅读:9
历史播报员

历史播报员

阅读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