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伊关系“指手画脚”,伊朗精英的一些想法,幼稚程度让人发笑

闲话江山 2025-07-27 16:54:13

一提到中伊关系,伊朗某些精英的言论总是让人觉得有些可笑。最近,伊朗的一家媒体发布了一篇令人惊愕的社论,提出在与以色列爆发新一轮冲突后,伊朗应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反思是否过于依赖中伊合作。

这篇文章的理由似乎有些荒诞,尽管中伊25年的合作协议确实对伊朗有许多益处,但它指出,中国在中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地区的稳定,并且致力于与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以及美国等各方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而并非要与伊朗结成“战略联盟”。这一立场显然是在暗示,尽管中国与伊朗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它并不愿意在政治或军事上过多介入伊朗的事务。

更令人发笑的是,文章还提到了早前伊朗与以色列的“十二日战争”,认为中国在这场冲突中保持了过于中立的立场,呼吁各方克制,而非向伊朗提供更多的军事支持。言辞中流露出对中国未能提供足够支持的抱怨,似乎暗示伊朗期待中国能够在冲突中直接为其出手,而这显然是对现实的误读。

因此,这篇社论的作者建议,伊朗应该放弃对中国的过度依赖,积极推动外交多元化。按照他们的看法,伊朗若能降低对中伊关系的依赖,并寻找到其他外交伙伴,便能获得更多的战略选择和自由。然而,这种论调未免有些天真。伊朗内部就连对于美伊核协议的立场尚且没有统一的看法,对于如何处理与西方的关系也充满分歧。既然伊朗尚未明确自己的立场,又如何指望中国成为其在全球政治博弈中的坚定盟友呢?

此外,这篇社论内容跳跃频繁,一方面提到“战略同盟”,另一方面又强调外交多元化,仿佛只要减少与中国的依赖,伊朗就能找到理想中的“盟国”。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伊朗推动外交多元化的大方向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问题在于,当前的外部环境并不支持伊朗采取这样的战略。在现实中,伊朗的“向东看”战略,实际上本身已经是一种外交多元化的表现。

从历史上看,伊朗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一直倾向于与欧洲接近,期望与欧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尽管伊朗多次示好,最终依然被伊核协议所限制。欧盟虽然对伊朗市场有一定兴趣,但美国的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欧盟不得不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伊朗实施制裁。此时,伊朗面临的选择并不复杂:它要么依赖与美国及欧盟的关系,要么与中国加深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伊朗选择了后者。

中伊25年的合作协议为伊朗打开了新的能源市场,并且扩大了双边合作的范围。现在,某些伊朗媒体要求“反思”对华政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却没有提供任何替代方案,显然这并不是对中伊关系的深刻分析,而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降低对中伊关系的依赖,并不能让伊朗在与美国及以色列的博弈中获得更多筹码。伊朗若想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多极化进程中,就必须清楚,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极化世界。期望与中国结成“战略结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事实上,伊朗与中国深化合作,恰恰是其外交多元化战略的起点。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后,伊朗有机会加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进一步加深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伊朗都无法找到一个能与中伊关系相媲美的外交平台。

此外,如果伊朗真能在外交上减少对中伊关系的依赖,那空缺部分又该由谁来填补呢?伊朗的外部环境如此艰难,能源出口长期遭到制裁,且美以同盟时刻虎视眈眈,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和平核政策”持怀疑态度,俄罗斯在伊核谈判中的立场也相当模糊。即便是美国,也清楚伊朗的软肋。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还公开表示,他将在未来的经贸谈判中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的能源。虽然中国是否会答应这个要求尚不可知,但美国已经意识到,只要通过打压中伊能源贸易,伊朗的国际谈判空间将大幅缩小。

0 阅读: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