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小丫查出肾积水,当时节目正忙,突然倒下把同事都吓着了。医生说是长期熬夜录节目累出来的,必须停工休养。休息几个月后她又回台里了,但十年后的16年肾病突然恶化,这次连走路都吃力。医生直接说:“再主持下去,命要保不住了。”
诊室里,王小丫,这位曾经家喻户晓、笑容明媚的央视“一姐”,此刻却苍白而脆弱地坐在诊椅上。
对面,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字字千钧:“小王啊,这次,真不是吓唬你。肾小球滤过率掉得太厉害了,再这么拼下去,命,真的可能保不住了。那话筒,该放下了。”
1968年,王小丫出生于四川凉山,父亲是报社总编,为她取名“小丫”。
她继承了父亲的倔强与才情,高考虽因数学拖累未能进入理想学府,却以川大经济系为起点,最终凭借散文获奖的才情,闯入央视经济部。
1998年,《经济半小时》的演播厅成了她的战场。
2000年,《开心辞典》让她真正家喻户晓。
“你确定吗?”的招牌问句和温暖笑容,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为了这份热爱,她化身“拼命三娘”,春节无休,昼夜颠倒的工作成了常态。
无数个不眠不休的策划与录制,身体,狠狠透支。
2006年,一次节目录制中,王小丫突然腰腹剧痛,被紧急送往医院。
诊断结果肾积水!
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必须停工休养!”
同事们忧心忡忡,观众们牵肠挂肚。
然而,仅仅休养了几个月,她便再次重返演播厅。
她以为扛一扛就能过去,却不知病魔已在暗处悄然蛰伏,伺机反扑。
十年间,王小丫依然活跃在荧屏,笑容依旧灿烂,但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那笑容背后,是日渐沉重的疲惫和隐隐作痛的腰腹。
丈夫老曹,这位2009年与她携手步入婚姻、年长她13岁的男人,默默承担起了守护者的角色。
他推掉所有不必要的出差和应酬,生活重心完全围绕着王小丫的健康转。
他的背包里,常年备着妻子的药,和一小包山楂片。
肾病的药苦涩难咽,每次王小丫皱着眉头喝完,老曹总会及时递上一片山楂,“压一压,就不苦了。”
深夜,肾病引发的绞痛让王小丫缩在床上,疼得浑身发抖。
老曹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楼下冲。
到了急诊室,他跑前跑后,挂号、缴费、找医生,直到王小丫挂上点滴,疼痛稍缓,他才敢在病床边趴着打个盹。
天蒙蒙亮,他又要赶去公司开会,眼圈乌青,却毫无怨言。
他们也曾憧憬过孩子的笑声,但王小丫的身体状况已无法承受怀孕的风险。
老曹握着她的手:“把你照顾好,比啥都强。咱俩好好过,就是最圆满。”
这份沉静如山的守护,是王小丫在病痛中最大的慰藉。
然而,身体的警报并未解除。
2016年,一次检查后,最终,诊断书宣告了残酷的现实。
肾病恶化,肾功能严重受损!
十年间的“扛一扛”,终究让身体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医生的话斩钉截铁,“必须停止”!
离开医院那天,北京下起了小雨。
王小丫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模糊的街景,她想起初入央视时的青涩与憧憬,想起《开心辞典》巅峰时的辉煌与满足,想起带病坚持录制时咬牙的瞬间。
半生奋斗,半生荣光,最终却要以这样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谢幕。
不甘吗?当然。遗憾吗?无法避免。
但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她终于明白,有些界限,无法逾越,有些坚持,需要代价。
回到家中,她将曾经的东西全部收了起来,她知道那个在聚光灯下神采飞扬的王小丫,已经永远留在了过去。
此后的日子,王小丫的生活彻底慢了下来。
她不再关注收视率,不再焦虑节目效果。
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年轻的主持人神采奕奕,她会微微一笑,眼中是过来人的平静与祝福。
放下话筒的王小丫,感受生命最本真的重量与温度。
她的故事,不再是荧幕上的传奇,而是关于放下、守护与生命重量的,最朴素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