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30多年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美国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证书,只能刷盘子、送快

史迹萌报屋 2025-07-27 03:37:23

[微风]30多年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美国因为没有拿到学位证书,只能刷盘子、送快递、当搬运工,来维持自己的生计。没想到张益唐却这样说:“我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愿回国当教授!” 2013年,一篇题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论文的发表,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 58岁的“高龄”的作者张益唐以一己之力,攻克了困扰学界数百年的孪生素数猜想难题,就当国际数学界为这一突破性进展沸腾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突然横空出世的华裔数学家,不久前还在为生计发愁。 他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仿佛这些荣誉只是对他多年前一个选择的迟到回应 —— 而那个选择,曾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时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彼时的张益唐还是个在异国他乡挣扎求生的“边缘人”。当时,他在普渡大学读博士,后因博士论文中引用的理论被证实有误,导致他与导师关系破裂,学位证书被拖延了七年。没有学位,没有推荐信,这位北大数学系的高材生,就此成了美国学术圈的 “局外人”。 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数论研究,去餐馆给人家刷盘子、送外卖,这些与学术毫不相干的体力活,成了他那段日子的全部。 有人曾不解地问他,以他的学识,回国或许能轻松获得教授职位,为何要在美国受这份苦?他只是淡淡回复:“我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愿回国当教授。” 这句话看似决绝,实则隐藏着他对学术的热爱与坚守。 那时的他,口袋里总揣着一个演算本,不论是在干活间隙还是在休息片余,只要一有空闲,张益唐就会掏出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列一些别人看不懂的数字和公式。 他深知,数学研究需要绝对的专注,而当时的他,更需要一个能让他不受干扰、钻研学习的空间,哪怕这个空间非常困顿。 其实,张益唐与数学的缘分早已注定。出生于上海知识分子家庭的他自幼便对数字敏感,中学时在数学竞赛中崭露头角,后来又在丁石孙等名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专业的数论研究,1985 年赴美留学,本意是想在广阔的学术天地追寻梦想的他,却未曾想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并非没有机会回到舒适区。北大的导师们曾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回国担任副教授。但他都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的不是一份体面的职位,而是对学术研究环境的追求。 在这期间他曾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担任微积分讲师,这段与学术沾边的经历给了他充足的时间思考那些数学难题,也正是这份从未放弃的坚持,让他在多年后厚积薄发,一举攻克难题。 回望张益唐的人生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正是源于他内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学术的热爱与始终不放弃的坚守。

0 阅读:73
史迹萌报屋

史迹萌报屋

屋内萌报,历史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