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文辉如果炸了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何不炸? 1934年1

青史如烟啊 2025-07-26 15:25:44

1935年,刘文辉如果炸了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何不炸?

1934年10月,共产党从江西苏区被国民党围剿得没法待了,只好带着几万人跑路,开始了长征。这一路上,蒋介石的部队死咬不放,红军走得苦不堪言,人数从出发时的八万多掉到1935年5月时不到三万。大渡河挡在面前,过不去就是死路一条。而泸定桥是附近唯一能过的大桥,铁链搭成,木板铺面,战略位置太关键了。对红军来说,拿下桥是活命;对国民党来说,炸了桥就能灭了红军。 刘文辉不是一般人,他是四川军阀里的大佬。1895年出生在四川大邑一个地主家庭,靠着军功一步步爬上来,成了四川西部的实权人物。他跟蒋介石的关系挺微妙,表面上是国民党的盟友,但实际上老防着蒋介石吞并他的地盘。1930年代初,他跟堂兄刘湘打了一场“二刘大战”,输了之后退守西康(今四川西部和西藏交界一带),在那儿当土皇帝。虽说他是反共的,可他更在乎自己的地盘和利益。 刘文辉没炸桥,肯定不是心软或者支持红军,而是有一堆现实算计。 泸定桥不光是军事要道,也是四川和西藏贸易的命脉。炸了桥,红军是没了,但西康的商路也断了,刘文辉自己得喝西北风。当地老百姓和商人估计也得埋怨他。 他跟蒋介石不是铁板一块。蒋介石老想削弱地方军阀,刘文辉心里门儿清。炸桥是给蒋介石卖命,可万一红军没灭干净,或者蒋借机收拾他,他不就亏大了?留着桥,他还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红军那时候虽然惨,可打起仗来不要命。刘文辉手下的兵守桥不一定守得住,真打起来,他损失不起。干脆拆点木板,意思一下,既不得罪蒋介石,也不跟红军死磕。 刘文辉不是死忠国民党的人,他跟一些进步人士有联系,对共产党也不完全是仇视。万一将来局势变了,他还能给自己留点余地。 结果呢,红军没被吓倒。1935年5月29日,22个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手脚并用爬过铁链,硬是把桥拿下了。后面的大部队跟上,一举过了大渡河。这事儿成了长征的传奇,红军士气大涨,继续往北跑,最后活了下来。刘文辉这边呢,蒋介石肯定不爽,觉得他办事不力,两人的关系更僵了。 刘文辉不炸桥,直接让红军逃过一劫。要是他真炸了,红军很可能被困死在大渡河边,长征就断了,共产党能不能熬到建国那天都得打个问号。他的选择,客观上帮了红军一把,但也让他在国民党那边更不受待见。后来抗战时期,他还是在西康混日子,到了1949年共产党快赢的时候,他果断投靠了中共,带着四川一起“起义”。这说明啥?他一直是个会算账的人,1935年的决定也不例外。 这事儿挺耐人寻味的。一个军阀的犹豫,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你说他是不小心救了红军,还是故意给自己留后路?答案不好说,但这选择确实影响深远。

0 阅读:101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