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中国造船崛起历程,其实是乱糟糟一哄而上的昨发了2000年以前造船的憋

烨华聊商业 2025-07-27 10:26:20

2000年后中国造船崛起历程,其实是乱糟糟一哄而上的

昨发了2000年以前造船的憋屈奋斗史:

崛起就一笔带过。现在补一下牛逼的过程。

2024年建造的8900万吨商船中,5080万吨(57%)是中国的。中国全球新船订单占比59%。全球最大的20家造船厂中,14 家是中国的。美国海军称,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200多倍。2023年中国交付商船972艘,美国交付 7艘。

成长没有秘诀,投资才是干货。1995年大连造船厂建成了中国首座能够建造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25万吨干船坞。接下来来10 年又建造了8座VLCC干船坞,还规划了4座。1982年中国造船总产能为80万吨,1997年达到250万吨,虽然憋屈,但是总量也是有不小增长,自家需求就不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新船订单大幅下降,中国造船业又危机了,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削减了三分之一劳动力,1999年拆分为两部分:中船集团(CSSC)和中船重工(CSIC)。

2000年至2005年间全球经济黄金发展期,全球造船产量增长50%以上,中国造船运气来了!但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1000万吨,是2000年的250万吨的4倍。前所未有的繁荣前景,让中国造船投资以疯狂的力度进行。2004年至2007年间,中国造船厂年投资增长了七倍。

除了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之外,小船厂、合资私营船厂也出来很多,赚钱的原始冲动起来了。2012年中国最大的20家船厂中,只有8家是中船集团或中船重工旗下的。

2007年中国订单超过了日本,2009年超过韩国。2009年就实现了原定的2015年目标。2012年中国生产的船只相当于2002年全球产量。

中国继续引进技术、吸引全球技术人才。2006年中国将外资对造船厂的持股比例限制在49%,还要求外方设立技术转让中心。随着2010年代韩国造船业低迷,大约有2000名退休的造船厂技术人员到中国,典型年薪是20万美元,2-3年后韩国工程师满意地赚钱走了。

外资公司也积极来设置造船厂。造船业和电子产业一样聚集到中国,因为技术、成本、基建、劳动力等综合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又到来了。全球新船订单暴跌,船价下跌约50%,而且至今交付量都没有恢复之前的峰值。2010 年中国造船厂产能利用率只有75%,2015 年跌到50%。大批造船厂破产,最大民营造船厂荣盛重工与最大合资船厂STX大连2014年宣布停止运营。在产能过剩中,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2019年重新合并。2010年至2019年间,中国活跃造船厂数量下降了70%。

在全球造船业都艰苦的环境中,中国与韩国竞争,后者2015和2016年重夺第一。但中国最终依靠家大业大赢下了份额竞争,造船坞就比韩国多得多。中国造船只仍然被认为劣于韩日制造。2010年代中期,中国造船只国产零部件只占55-60%,日韩在80%-90%以上。国际印象是中国造船“大而不强”,和许多产业一样。

但真正可怕的是,中国造船一直在进步。批评没过去几年,事情就不一样了。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中国造船在搞国产化,技术进步明显。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中国靠快速投资一哄而上的能力占领市场。

与韩国相比,中国造船的发展速度很慢。韩国1970年代刚开始出口船舶,不到10年就成为全球第一。而中国造船几十年来在国际上竞争力都不好,发展了30年之后才在2000年以后找到了机会。

所以,中国造船崛起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验是要坚决参与国际竞争,用最高标准参与,坚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虽然做得不完美,乱哄哄、经常赔大钱,但中国实力雄厚,最后还是摸对了方向。

现在,国际上在琢磨,越南是不是能挑战中国造船,增速不错。但这有点开玩笑了,韩国是特殊的,中国也是特殊的。二战后工业化,只有韩国和中国是逆袭的成功者。

0 阅读:33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