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她被敌人架在火炉上炙烤,被各种酷刑折磨了4天4夜,她始终坚贞不渝没有吐露任何信息,最后敌人残忍的对她挖心、砍头,并将她的头颅挂在村口警示众人。牺牲时年仅22岁,她就是巾帼英雄孙瑞兰。 究竟是怎样的仇恨,能让同胞对一个22岁的姑娘施以如此惨绝人寰的毒手? 那时的中国,特别是山东胶东地区,正是两种命运、两种未来的决战场。一边是我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穷苦百姓第一次挺直了腰杆,拿到了祖祖辈辈都梦寐以求的土地。 另一边,则是国军的反攻倒算,以及他们扶持下卷土重来的地主武装还乡团。 还乡团这三个字对当时解放区的人民来说,就是魔鬼的代名词。他们不是正规军,却比正规军更残忍。 因为他们反攻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主义,而是为了夺回被分的土地和财产,为了报复那些敢于反抗的“泥腿子”。 他们的暴行往往带着最原始、最野蛮的阶级仇恨。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从山东到东北,从苏北到晋南,无数的土改干部和积极分子,都倒在了还乡团的屠刀之下。 与孙瑞兰同在胶东的乳山县,就曾发生过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后还乡团的大屠杀,其手段之酷烈,与日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瑞兰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从人民中走出来,又为人民而牺牲的典型代表。 1925年,孙瑞兰出生在莱西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的童年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地主的皮鞭和还不完的租子。 她亲眼见过小伙伴因为饥饿偷了一只鸡,就被地主活活打死示众。这种深入骨髓的压迫,让她对那个旧世界充满了憎恶。 所以,当我党的革命思想传来时,她找到了光,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 1944年入党,1945年当选村长兼妇救会会长,这个不到20岁的姑娘,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她不再是那个只能默默忍受的女孩,而是成了带领乡亲们翻身的模范村长。 她组织土改,带领妇女放足识字,把自己的两个弟弟都送去参了军。她做的每一件事,都直接触动了地主阶级的根基。 在乡亲们眼里,她是希望。但在那些被打倒的地主眼里,她是眼中钉,肉中刺。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最残酷的拉锯战。国军重点进攻山东,胶东解放区一时间风声鹤唳。 孙瑞兰接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掩护转移4万公斤军粮,这批粮食是前线部队的命脉。 可就在她掩护最后一批乡亲撤离时,因叛徒出卖,落入了还乡团头子刘学青等人的魔爪。 敌人抓到她,欣喜若狂。他们不为别的,就为那4万公斤军粮。在他们看来,一个22岁的年轻女子,能有多硬的骨头? 威逼利诱,不行就上刑。开水烫、火把燎、压杠子……他们把能想到的酷刑都用了一遍。然而,四天四夜过去,他们得到的只有孙瑞兰的怒骂和蔑视。 孙瑞兰的坚贞,彻底激怒了这群野兽。10月2日,借着给老母烧百日的由头,还乡团上演了那场血腥的祭奠。 他们当着孙瑞兰的面,杀害了县参议员孙凯山年仅10岁和13岁的儿女。 孙瑞兰怒视着敌人,喊出了最后的话语:“我党人是杀不绝的,总有一天会给我们报仇!”这喊声宣告了敌人的彻底失败。肉体的毁灭,并不能让他们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最终,她被残忍地剖心、斩首。敌人将她的头颅挂在村口,本想杀一儆百,起到的却是反效果。 这种暴行反而让更多中间摇摆的群众看清了还乡团的真面目,坚定了跟我党走的决心。因为人民懂得,谁是为了他们,谁又是要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恶魔。 孙瑞兰的牺牲并非孤例,她是千千万万倒在黎明前黑暗中的革命者之一。与她齐名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高喊怕死不当党员。而赵一曼在遭受长达数月的酷刑后,给儿子写下遗书,从容就义。 信息来源:孙瑞兰.莱西市情网 #MCN双量进阶计划#
毛主席亲问粟裕:顶撞你的大将撤不撤职,粟裕的回答令人敬佩“粟裕同志,宋时轮是不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