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老首长徐帅视察成都军区,后勤部门询问尤太忠司令:“首长来了,如何招待?”徐帅向来艰苦朴素,尤司令了解首长的脾气,招待标准超标一定挨批,于是讲:“一定多准备上几个洋芋蛋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2年暮春的成都军区,细雨把训练场浇得泥泞不堪。
司令员尤太忠攥着电报在窗前踱步,纸页上"徐向前元帅视察"七个字被汗浸得发潮。
后勤处长捧着接待方案欲言又止,尤太忠忽然转身:
"把山西厨子调来!老帅就好那口莜面栲栳栳。"
窗台上积着水珠,映出他眼底的光——三十年前在大别山,他还是总指挥的司号兵时,常见徐帅蹲在战壕啃烤土豆。
十三岁参军的尤太忠有段传奇。
1931年鄂豫皖苏区招兵,他光脚追着红四军跑了三天三夜,脚底板磨得露白骨。
炊事班长用盐水给他洗伤口,转头向徐帅求情:
"收下这娃吧,当个火头军也成!"
徐帅捏他瘦削的肩胛骨:
"小鬼,明天跟我吹冲锋号。"
那晚尤太忠偷烤了三个红薯塞进总指挥被窝,清晨发现兜里多了块麦芽糖,糖纸印着"鄂豫皖苏维埃"。
徐帅的俭朴刻在骨子里。
1947年临汾战役缴获牛肉罐头,警卫员开了一罐递上,徐帅指着战壕里嚼炒面的战士:
"他们吃这个?"
罐头全送去了野战医院。
尤太忠当司号员时常见总指挥补袜子,那件灰布军装肘部磨出纱网,蓝补丁上又摞着黑补丁。
有回尤太忠的号穗散了,徐帅从自己军帽里抽红线给他编穗子,线头还带着体温。
接到视察通知,尤太忠翻出1979年军委《接待条例》逐字研究。
后勤处长提议加两道川菜,他摇头:
"老帅见土豆比见肉亲。"
亲自拟的菜单透着山西味儿:莜面栲栳栳配羊肉臊子,酸菜炖粉条,榆钱窝头,最要紧的是带泥烤土豆——当年在大别山,徐帅总说带皮烤的才香。
派人上山采榆钱时,他特意叮嘱:"要嫩芽,老帅牙口不比当年了。"
四月十七日细雨霏霏,吉普车碾过水洼停在军区小食堂。
徐帅下车就抽鼻子:
"小尤,你把吕梁山搬来了?"
尤太忠扶老帅入座,变戏法似的端出烤土豆。
徐帅掰开焦皮啃得香甜:
"四八年打太原,就靠这金疙瘩撑了七天。"
突然瞥见榆钱窝头,老人手指微颤:
"四十九年没见这物件了..."
窝头蒸得松软,榆钱嫩绿如初春柳芽。
席间听说整桌只花十八块七,徐帅拍尤太忠肩膀:
"比我在家吃得还好!"
饭后散步至靶场,八旬老帅突然抓过步枪卧倒,三发子弹全中靶心。
尤太忠要鼓掌,却见徐帅摩挲枪托叹气:
"这把中正式,还是四七年你缴获的那批..."
雨丝斜织成网,两代军人肩头的将星在暮色里隐现。
后来军区传开段佳话:徐帅卧室挂着尤太忠手书"布衣元帅"。
北京来人问真迹在哪儿,尤太忠指食堂方向:
"在炊事班案板下压着呢——老帅说沾着油烟才够味!"
1985年裁军百万,成都军区撤并前夜,尤太忠在烤土豆上插根火柴当蜡烛,对着北方敬礼:
"老首长,咱们的枪永远擦得亮!"
烛泪滴在将星上,凝成赤红一点。
主要信源:(北京党员教育——清风北京之尤太忠:百炼成钢 从红小鬼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