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我学习了一下,发现挺有意思
1. 西方伪史论,现在被打击了,就是提出了一些狂野的想法,出发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少火力,就集中攻击了亚里士多德。是有些离奇,一个人猛搞了一堆文章,据说上千万字,等于中国古代著名学者总和了。
2. 首先看证据,感觉亚里士多德这人应该是存在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伪造的。他身份非常明确,亚历山大的老师。以前我以为,亚里士多德的东西在欧洲中世纪黑暗期弄没了,靠阿拉伯人百年翻译运动留种。现在看,应该几个来源都有。古代地中海周边世界,资料到处流传,几条线是可能的。还有一条线是拜占庭帝国9世纪,迈克尔三世重建君士坦丁堡大学,收集了不少希腊语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再一条线是拉丁文,6世纪初罗马学者波埃修就多次引用并翻译亚里士多德《工具论》部分内容,算是早期拉丁文献。
3. 中国初高中历史教科书教了8-10世纪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亚里士多德也提了。一些伪史论者否定这个运动存在,认为真正的造假环节是11—13世纪西班牙托莱多翻译院, 先伪造一批“阿拉伯文译本”,再反向译成拉丁文,给拉丁经院哲学披上“承继希腊”的合法外衣,为文艺复兴时期横空出世的“古典复兴”提供“可信”的文献链条。
4. 这方面,我很不理解。如果说什么都是伪造的,百年翻译都不存在了,实在太吓人,阴谋论痕迹太重。阿拉伯文献太多了,众多阿拉伯学者留下了无数活动证据,没办法否定这么大的事,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接受。这事应该是伪史论者没搞对,编了个很弱的故事,否定百年翻译。怪不得伪史论者遭到打击,搞过头了。攻击西方算有根源,为啥连阿拉伯人的历史也要否定?真的非常吃惊,以前不知道有这个怪论。
5. 所以,不同来源的古代文献证据,说明亚里士多德写了不少文章。这里有一个关键,历史上确实有人假托亚氏之名写文,西方主流学界都明确判为“托名或伪作”。如19世纪的“贝克尔本”47篇,其中13篇被现代文献学一致视为托名或后期附加。判伪依据有,最早引文年代晚于亚里士多德身后400年以上、语言风格与亚氏其他作品差异显著、书中引用了明显晚出的历史事件或哲学术语。但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目前认为是亚氏自己写的。
6. 这些主流学界认可的内容,学界普遍接受的原文规模在100–150万单词量级,以希腊语或英语衡量。中译本全集如不注意简洁,就搞得有300万字。感觉100多万个单词,一个人搞出来是可能的。有些人写网络小说几年就好几百万字,总有大几百人这么干过。我每天不太正式地写个长贴,一年也小40万字。
7. 感觉亚里士多德就是写得早,成了经典文章,其实现代不少人能写出一堆这样的文字。看几段:
由于经验产生记忆,由许多相同的记忆产生经验,再由经验产生技艺与科学,于是人从感觉逐步达到智慧。《形而上学》
同一事物在同一意义上既存在又不存在是不可能的;这便是所有原理中最无可争议的。《形而上学》
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活动,按照理性并在一生中持之以恒。《伦理学》
若神的活动是最高尚的,则人的最高幸福便是与神相类似的沉思活动。《伦理学》
人在本性上是一种政治的动物;离群而居者若非神祇,便是野兽。《政治学》
修辞学与辩证法相互对应;二者皆不限定特定题材,却普遍适用于一切论题。《修辞学》
8. 这种东西,和中国古人风格很不相同,是容易凑文字,西方人说事就是绕。所以,一个人输出100多万字的内容,即使在公元前三百年也是可能的。剩下的疑问是,这么多字怎么保存下来的。这方面是伪史论相关讨论的重点,我还得学习琢磨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