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李叔同,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就叫来自己的弟子叮嘱道:“

代荷剪辑 2025-01-01 20:34:01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李叔同,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就叫来自己的弟子叮嘱道:“待我圆寂之日装龛之时,备必在龛周的四个角落各放一碗清水。”弟子虽然不解,却还是答应下来。直到弘一法师圆寂时,弟子们才明白了法师的用意。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的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他是父亲李世珍的第五个姨太太王氏所生。 李叔同出生时,李世珍已经68岁了,对于这个老来子,李父对他自然是疼爱有加,从小就请当地最有名的先生来教他读书、绘画和书法等。 5岁时,李叔同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是妾室,生性又胆小,父亲去世后,他们母子在李家的日子并不好过。 16岁时,李叔同爱上了戏园的名伶杨翠喜,但这段感情却不被家人所接受。为了让李叔同放弃这段感情,李叔同的母亲给他寻了一门亲,娶了当地富商的女儿俞蓉儿为妻。 李叔同与俞蓉儿没有感情,但是为了能够获得自由,他接受了母亲包办婚姻。 李叔同遭遇的最大转折是他在25岁的时候,他的儿子不幸夭折,相依为命的母亲也染病撒手人寰。 经此挫折,李叔同决定东渡日本留学,成为东京美术学校的第一批艺术专业留学生,在那里,李叔同度过了6年的留学生涯,还娶了第二任妻子,一个名叫春山淑子的日本女人。 1911年,李叔同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之后就回到国内,成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 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国内,最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教学。他也是最早把话剧引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先驱,是第一位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许多名人都是他的学生,像漫画家丰子恺、国学大师潘天寿都是他的高徒。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38岁的李叔同突然从学校离开,结束了世俗生活,遁入佛门,法号弘一。 曾经备受学生欢迎,培养出艺术界许多大家的教师突然出家,这在学校乃至艺术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李叔同从来没有正面解释过自己出家的原因,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挚交好友,都无法理解。但让他下定决心远离世俗,或许和一个人有关系。 那是李叔同出家前夕的一个晚上,在家中休息的李叔同突然听到好友许幻园在门外大喊:“叔同兄,我幻灭了!” 等他开门出去时,却怎么都找不到许幻园的身影,他才知道原来好友破产了。他在门口驻足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屋里便创作了那首著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不久之后,他就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以苦行僧终其自己的下半生。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自感大限将至,便叮嘱弟子们在他圆寂时,在灵堂的四个角落放四碗清水。 3天后,他沐浴更衣完毕,在佛经声中安详圆寂。他的弟子们按照他的叮嘱在他的龛周放上四碗清水,不多久,弟子们发现碗里竟然有许多的小虫。 弟子们这才明白,这是弘一法师留给这世间最后的善念。因为有了这几碗清水,这些小虫才没有落得飞蛾扑火的下场。 有人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抛弃了妻儿。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他把所有财富都给了妻儿,够他们生活得很好。 有人说弘一法师是个“无病呻吟”的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的一生都在告别,告别初恋,告别父母,告别妻儿,告别传统的桎梏,告别让他痛苦的家庭。 弘一法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诗歌、音乐、书画,还写下了《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书中有流传近100多年的处世智慧。 他说,许多事情,你尽力了,就足够了,别去为难自己。每个人都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别折磨自己,别害怕,都会过去的。 他说,原谅,是最慈悲的救赎,放下他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都是囚徒。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他还说,希望别人好,别人未必好,但你肯定会好,因为你内心美好。见不得别人好,别人未必不好,但你肯定不好,因为你内心没有美好。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与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就像俞敏洪说的:前半生羡慕弘一法师,后半生佩服他的格局,就像他的书一样,平淡却不平凡,很值迷茫的年轻人读一读。 如果你正在焦虑,不妨看一看弘一法师的文字,内心就会多一些安静和透彻感悟。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0 阅读:0
代荷剪辑

代荷剪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