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有必要发表关于战后80年的个人见解”!日本政坛70年来,首次有人打破这个“默契的沉默”,他究竟想说什么?背后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此前,日本多家媒体报道称,迫于“党内压力”,石破茂决定不在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或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日),以书面文件形式发表任何谈话。 但当地时间8月4日,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石破茂却表示“无论以何种形式,我都认为发表相关内容十分重要”,算是对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提出的“即便无法发表谈话,首相至少也该做出评论”的赞同。 这算不算是石破茂为了保住相位,做的一场“政治豪赌”呢? 在此前7月21日的参议院选举中,石破茂所在的自民党遭遇了自1955年建党以来的历史性惨败,仅获47席(含改选),与盟友合计不足半数,创自民党建党69年首次“双院失守”。民意用选票扇了石破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 所谓“顶住党内压力不发表谈话”,更像是败选后的绝地求生。石破急需一个“破局点”来转移矛盾,重塑权威,历史问题就成了他手中最刺眼的筹码。 然而,在石破高呼“历史表态”时,德仁天皇的蒙古之行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参拜苏军战俘营亡灵!那里葬的是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关东军战犯。蒙古国对其超高规格的接待,折射其与中俄渐行渐远的危险信号,更让日本右翼窃喜:“看,有人买账!” 一边试探“反省”,一边纵容招魂,日本政客的两面手法从未改变。 石破的“个人见解”能撼动日栖根深蒂固的历史虚无主义吗? 3000万中国军民的鲜血,换不来一句正式道歉; 强征“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种种罪行被刻意模糊为“战争伤亡”; 坚称“终战”非“败战”,把自己伪装成原子弹受害者,却对侵略本质闭口不谈。 若真反省,何须拖到80周年?何不直接赔偿谢罪?行动永远比辞藻更震耳欲聋。 中国有句老话早就点破了真相:听其言,观其行。 真正的反省不在于辞令有多华丽,而在于是否彻底切割军国主义幽灵,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挑衅。 借“反省”之名,行为却默许右翼翻案,不过是又一场精致的历史表演。 对于石破来说,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破壁”,左右为难。 向左,顶着右翼压力正视历史,或可赢得亚洲尊重,但恐遭党内反噬; 向右,用暧昧态度安抚保守派,则沦为又一位“语言巨人,行动侏儒”。 80年光阴,足以让伤疤结痂,却未能治愈灵魂的溃烂。石破的“破壁”宣言,究竟是觉醒的开始,还是绝望的挣扎?亚洲各国手握历史的标尺,静候答案。
8月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有必要发表关于战后80年的个人见解”!日本政坛70
代荷剪辑
2025-08-05 23:15:50
0
阅读:27